4月中旬,由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聯合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貿促會、燕園商學教育研究院主辦的“青島市標桿企業對接交流活動”圓滿落幕,一場以“擁抱藍色經濟強化產業協同”為抓手的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創新實踐正在深入開展。
來自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60余位核心會員單位的企業負責人組成參訪團,通過兩天實地探訪青島四家標桿單位,達成33項產業鏈配套合作成果,探索出一條“創新鏈-產業鏈-協作鏈”三鏈融合的東西部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圖:陳紅苗丁致宇)
向海圖強:走進藍色經濟的“城市之窗”
活動首站選在青島西海岸規劃展覽館——“城市之窗”。這里通過裸眼3D、全息投影和沉浸式體驗技術,動態呈現了青島從傳統港口城市向海洋強國戰略支點的蛻變歷程。企業家們在數字化場景中感受到“崛起的藍色力量”:從海洋裝備制造到智慧海洋產業,從綠色船舶到深海探測,西海岸新區正以“向海而興”的姿態,構建起藍色經濟的立體圖景。
“展覽館的科技敘事與產業愿景,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規劃展示,更是國家戰略的具象化表達。”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副會長、山東開泰集團副總經理尹建國認為,西海岸的城市規劃,為我省東部藍色海洋經濟與內地產業對接埋下了伏筆。
創新突圍:從實驗室到產線的“技術躍遷”
在獨角獸企業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參訪團見證了變頻調速一體機等填補國際空白的技術成果。公司總工程師宋承林揭秘“中加特模式”:以技術突破為矛,以產業協同為盾,通過“研發-轉化-市場”閉環管理,將單一產品優勢轉化為產業鏈話語權。現場企業家圍繞技術產業化路徑與中加特團隊展開激烈探討,多家企業當即拋出合作意向。
而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科技園的協同創新模式,則展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另一種可能。園區打造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產業孵化”聯合體,成功將船舶動力、海洋信息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國際領先的工程應用。更引人注目的是,園區將“紅色基因”融入科技創新,通過特色黨建載體凝聚攻關力量,在深海探測等“卡脖子”領域實現集群突破。“這是把論文寫在車間里的理念的成功實踐,是科技研發從實驗室到產線的技術躍遷”——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副會長、威海市裝備制造業協會會長、山東大田永豐工業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軍堂如是說。
鏈式革命:船舶工業的“生態重構”
在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船舶有限公司,占地4000余畝的廠區、高聳入云的大型龍門吊、建造中的21萬噸級散貨船、繁忙而有序的船塢、排到2028年的國際訂單……直觀展現了我國船舶工業的硬核實力。但更令參訪團震撼的是其產業協同的“軟實力”——通過船舶工業互聯網平臺,青島北船實現了設計、配套、建造全流程數字化協同,帶動省內200余家配套企業接入生態鏈。其LNG雙燃料動力船型推動的綠色革命,更催生出百億級市場需求。
“一邊接單接到手發軟,一邊為搶訂單搞內卷,簡直是冰火兩重天。這次活動為我省內陸制造配套企業對接大型骨干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常務理事、山東山發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吉山深有感觸。
在中船發動機有限公司,參訪團則觸摸到產業鏈升級的脈動。作為國內低速柴油機龍頭企業,中船發動機憑借LNG/甲醇雙燃料技術搶占全球綠色航運賽道,產品隨船只出口至馬士基、達飛等國際巨頭。其“全生命周期技術服務”模式,打破了傳統裝備制造企業的邊界,為同行提供了從產品到服務的轉型樣本。
“‘產品被服務所取代、產業被生態所覆蓋’的趨勢在這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為我們提供了企業管理理念的新范式”——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山東泰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冠來表示。
協同之思:成果與遺憾并存
活動最終促成33項合作成果,涵蓋項目合作、配套供應、聯合研發等多個維度。但在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世平看來,這些數字背后既有突破也有遺憾:“這次活動打通了會內外企業合作銜接堵點,構建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機制,培育了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活動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青島北船對大型精密機床、大型壓力容器和中船發動機對蠕墨球墨鑄件的需求,與省內多家具備配套能力的企業擦肩而過(濟寧、菏澤、濟南的多家可以適配上述需求的會員單位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參加活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這也提醒我們,產業協同需要更精準的‘供需雷達’。”
燕園商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方永會指出,此次活動的價值在于“場景化學習”模式的創新:通過實地感知標桿企業的運行邏輯,企業家們跳出了傳統招商對接的局限,在真實產業生態中尋找協同機遇。
這只是起點: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的青島答卷
從青島西海岸規劃展覽館的“數字沙盤”,到青島北船和中船發動機的全球訂單;從哈工程的“車間論文”到中加特的技術突圍,這場標桿企業對接活動,實質上是一場創新鏈的“最先一公里”與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通過協作鏈無縫銜接的創新實踐,是提升省內產業配套率的重要舉措,為“融鏈固鏈”政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注解。
(圖:陳紅苗丁致宇)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秘書長蘇紅星強調:“這次活動不是一場簡單的參觀學習,而是一次產業生態的‘系統升級’,更是探索我省東西部產業‘融鏈固鏈’路徑的創新實踐——33想合作成果只是起點,后續我們將建立長效對接機制,達成更多的技術研究、成果轉讓和項目合作,并推動合作成果落地。”( 馬永和 郭廣禮)
參訪團成員單位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功力機器有限公司
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貿促會
燕園商學教育研究院
德州恒力電機有限公司
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山東金科星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宏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青島力克川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威海大田永豐工業裝備有限公司
山東開泰拋丸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吉邦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真空設備廠有限公司
山東泰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中科墨云智能有限公司
山東山礦機械有限公司
青島思普潤水處理有限公司
寶勝電纜有限公司
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煙臺市裝備制造業協會
山東廣富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晶鑫機械裝備有限公司
淄博山特電機有限公司
奔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中安匯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山東宇飛傳動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騰達特種鋼絲科技有限公司
濟南獨創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山發電氣有限公司
山東兗礦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山東能源集團國際貿易發展有限公司
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山大華天軟件有限公司
濟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中恒景新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
青島普華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心傳礦山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山東鑫和信電氣有限公司
泰安輕松表計有限公司
濟南際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圓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濟南興亞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山東益凱德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舟爾智能科技(山東)有限公司
濱州職業學院海洋學院
山東琳海高端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德州市裝備制造業協會
煙臺市裝備制造業協會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礦山分會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液壓分會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鍛壓分會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工程機械分會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青島辦事處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濱州辦事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