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汽錫柴以前所未有的經營業績,向社會交出了一張令人滿意的成績單:1~9月份銷售柴油機超過30萬臺,同比增長22%;改裝汽車銷售同比增長96%;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5%,利潤同比增長183%。全年產銷實現里程碑意義的突破已成定局。經營業績之優前所未有,這與錫柴一向多方面的管理創新有著直接的關聯。
不久前,筆者在錫柴的實地采訪,揭開了錫柴近年來精益高效的管理創新的探索歷程。
精益用人管理出效率
錫柴這個老國企,穿越了67個春秋一路走來,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產業寒冬的洗禮,現今產銷仍然實現快速增長,到底靠的是什么?是自主創新?還是產品過硬?事實上,錫柴除了自主創新、產品過硬這些“硬實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秘訣,那就是用新思維的前瞻眼光和行動實現了管理體制的創新,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精益高效的管理體系之路,為錫柴跨越式大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支撐,構筑起強大的“軟實力”。錫柴一直把研發、營銷兩方面視為企業管理的“特區”。過去一段時間,企業管理層針對研發、營銷方面的“特區政策”讓企業煥發無限活力。
“精益用人,使錫柴在2006~2009年產銷增長180%的情況下,實現了人員減少3%、效益增長184%,同時企業人才流失率控制在2%以下。”采訪中,錫柴管理部部長華士鐘對筆者說。
在發動機行業中,錫柴或許是最早主動探索管理變革的企業。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錫柴就開始了管理變革的探索,而市場經濟是推動這家老國企更新管理思路的根本動力。幾十年來,企業一直在尋求持續的管理創新,并從中汲取力量,增強競爭實力。
“一句話,錫柴的管理變革是為了讓錫柴的生產關系更適應生產力需求。提高企業經營活力、勞動效率,充分釋放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華士鐘一語中的。
事實上,錫柴通過多年管理實踐,建立了一套適應企業發展、精益高效的管理秘籍,不僅從觀念、機制等方面使錫柴管理與發展的內涵得到深化和升華,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也直接為企業創造了效益。2006~2009年,錫柴勞動生產率增長90%以上,人力成本比重卻控制在5%以內,人均人力成本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這是錫柴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創新成果。據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構建起指標預算、信息分析、管理運控、效果評價等一整套體系框架,明確了數據收集、統計反饋、動態監測、運控處理等工作流程,確保了人工投入精益、高效。錫柴通過實施人工成本彈性調控管理,設立了人工成本控制預警線,確保人工成本與產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
機制改革催生高效研發團隊
“在錫柴研發部門,所有涉及企業戰略發展的產品開發項目,我們更強調項目組組長的作用,給予其很大自由度,項目組組長可以利用其權限進行跨科室、甚至跨部門的科研合作。在研發部門,錫柴還根據項目分類,實行有機管理組合,項目管理、績效管理以及項目和績效整合的管理方式并行。”華士鐘說,靈活的管理機制讓研發人員的潛力得以充分釋放。
為人才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平臺,是研發部門管理中的首要任務。研發部門實行高效激勵機制,確立重大項目負責制,選拔優秀人才作為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同時,錫柴加大對有突出貢獻員工的獎勵力度,對在關鍵產品設計、核心工藝技術方面有重大貢獻的優秀人才給予重獎。
今年初,錫柴實施研發機制創新和項目再造工程,將精益思想注入產品研發階段,通過跨部門合作提高效率,解決棘手技術性問題,并改進流程。這一改革,更加激活了錫柴研發團隊自主創新的熱情,科技創新也躍上新臺階。
據了解,此次研發隊伍工作機制創新和項目改革,劃分為平臺開發、應用技術、科技降本、質量攻關和基礎研究5大類,在研發過程中打破原來組和室的概念,打破職能封鎖,實現了跨組和跨室的項目合作,短時間內便完成55個申報項目。研發機制創新和項目制改革的再造工程,使錫柴在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營銷管理制度創新促使業績提升
今年年初,錫柴對駐外銷售機構進行精簡改革,41個駐外機構歸并為31個,營銷經理壓減掉1/4。精簡后的營銷隊伍并沒有降低戰斗力。“1~9月柴油機銷量突破30萬臺,再次刷新銷量歷史記錄。”錫柴銷售公司總經理尤志慶看著躥升的數字喜不自禁。
銷售指標完成率的相關統計顯示,一季度,錫柴有25個駐外機構銷售指標綜合完成率超過100%,占31個駐外機構的80.6%,比去年同期增加29個百分點,指標綜合完成率普遍提升,駐外機構改革激勵了營銷人員充分發揮潛能,營銷業績再上新高。
對于錫柴連年銷量快速攀升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其核心競爭力不在于銷售的策略與手法上,而在于擁有一套精益高效的管理體系,這一管理體系正在不斷優化錫柴的產品銷售結構。
據了解,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高效率、高效益的發展要求,今年錫柴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強化考核指標體系對銷售盈利產品的導向作用,對駐外機構下達銷售結構指標,并通過當量法、連乘法等多種考核手段使駐外機構收入與銷售結構指標關聯,激勵駐外機構多銷盈利產品。上半年錫柴柴油機銷售結構的變化體現了這一優化效果。比較不同類型產品的銷量可以發現,僅四、六缸柴油機銷量就同比增長75.6%,國三柴油機銷量更是同比就增長了167.5%。數據表明,在總銷量快速提升的同時,產品結構也得到了優化。
管理創新帶來高效運營新模式
管理的不斷創新,不僅為錫柴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奠定了市場競爭的優勢和基礎,更對企業內部創新、升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華士鐘介紹,錫柴近年來通過實施流程再造和組織機構的再設計,建立起一套精益高效的運營機制,采購信息化管理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錫柴近年出臺的一系列采購創新管理方法打破以往傳統瓶頸,準確抓住創新的核心目標:提高效益、效率。
隨著錫柴銷量的節節攀升,如何才能保證采購資源準時到位?在合理調整生產秩序、提高計劃柔性、執行應急預案應運而生的同時,高效的電子化采購商務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采購商務平臺進行零部件采購、信息交換,在網上就可快捷完成采購業務流程,減少了事務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費用,僅一年管理成本就可降低100余萬元。”錫柴采購部部長夏玉林說,“通過電子商務采購平臺,已形成流水線式全程操作模式,大大簡化和理順了采購業務流程模式。”
精益育人促進人力資本的保值和增值
錫柴在精益用人的同時,還精益育人。結合企業人才戰略,錫柴近年來以崗位為中心,抓住人才開發的培訓、培養、評價、激勵四大重點,探索PDCA螺旋式上升的長效開發模式,促進人力資本的保值和增值。錫柴以“活出生命的精彩”為主題,制定《員工職業生涯管理辦法》,明確不同層面員工的五條發展通道。結合企業發展戰略為員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實施個性化培養。同時,按照2∶4∶4的原則,開展近期、中期、遠期滾動管理,努力營造人人向上的成才環境。為科學公平地衡量員工的工作績效,將企業戰略與執行對接,錫柴還導入KPI績效管理,建立PDCA管理閉環,將企業目標逐級分解到人、量化到事、落實到崗,形成“人人扛指標、個個有壓力、年年有改善”的自主管理體系,共建“人企合一”的雙贏平臺。
激勵機制與制約機制的配套運行,推動了錫柴一崗多能活動的開展,并培養了以300名高素質管理人才、高水平技術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為代表的關鍵核心群體。錫柴先后被授予江蘇省學習型組織標兵、高技能人才培訓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涌現出國家、集團和省市級專家、技術能手29人,大賽精英15人。
作者:wy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