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王珊珊
在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
在國家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AI+戰略下,近日,來自汽車、機械電子、醫藥、重工業、輕工業等制造行業的意見領袖、企業代表、產業伙伴、學者專家900余人集聚華為AI+制造行業峰會,以“加速行業智能化”為主題,共同探討AI+在制造業的新機遇。
在峰會上,華為提出“三層五階八步”方法論為制造行業智能化加速提出實施路徑,并分享七大場景20個解決方案。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郭振興以“AI+研發”、“AI+生產”、“AI+供應”、“AI+銷售”、“AI+服務”等7大場景為例,揭示了AI如何從輔助工具進化為生產力核心。在研發端,AI生成式設計可將車身風阻系數優化20%,開發周期大幅縮短;在生產端,AI提升工程敏捷性、效率和生產力,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在供應端,天籌求解器優化物流路徑,助力醫藥企業供應鏈效率提升15%;在銷售端,AI銷售預測精準營銷,助力智慧門店年銷售4倍增長;在服務端,AI智能客服快速定位復雜故障并推薦最佳維修方案,等待時間降低20+%。
當“研、產、供、銷、服”每個生產環節都能通過數據自證價值,AI就不再是“人工>智能”,而是驅動企業降本增效的底層邏輯。
媒體訪談中,郭振興系統闡釋了華為如何以技術、經驗與生態賦能千行萬業,并分享了多個行業標桿案例,展現“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務制造”的獨特價值。他表示,2025年華為將抓住AI機遇,圍繞數據“采傳存、算管用”提供“智能聯接、智能存儲、智能算力、智能平臺”端到端的全棧新型基礎設施,同時通過自身實踐+ICT技術,與合作伙伴一道深耕業務場景。
解碼智能制造路徑,跨越數智鴻溝
中國工業報觀察到,在技術與場景的雙輪驅動下,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進入“AI深度賦能”的新周期,能否抓住這次機遇,是企業構建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但企業在AI落地過程中仍面臨數據孤島、算力成本、場景適配等關鍵挑戰。如何跨越“數智鴻溝”,實現AI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郭振興結合華為端到端全棧解決方案,提出破局路徑。
首選,要提升企業部署人工智能的能力需要“基礎設施先行”,即圍繞數據的“采傳存”“算管用”構建技術能力,并形成一套數據價值變現體系。
其次,高質量的數據集對于優質模型的構建來說至關重要
第三,場景的選擇和創新要選好切入點,一厘米的切口要做出一公里的深度,才能把AI的價值充分釋放出來。
第四,要構建一個確定性的架構才能保證持續的迭代與演進。
數智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但通過“基礎設施+確定性架構”的端到端方案,企業可系統性破解數據、算力、場景難題。華為的全棧能力為行業提供了可復用的實踐范式。
大模型深度賦能千行百業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下,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制造企業尋求AI大模型實現生產效率的突破,與此同時,憑借其海量數據、標準化場景和復雜流程,制造業也成為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試驗場。
2025年初,DeepSeek憑借普惠性、高性能和開源生態迅速出圈,成為企業部署AI大模型的重要選擇。郭振興指出,昇騰與DeepSeek深度優化組合,為DeepSeek落地行業提供了“最優解”。方案全。從預訓練、微調、強化學習到推理,全流程方案覆蓋。
性能優。DeepSeek的MTP、MLA、大EP并行等技術親和昇騰架構,可充分利用昇騰底層資源,釋放極致性能。
同時昇騰還能根據企業不同階段需求提供更適配的解決方案。通過普惠算力、開源生態、行業適配,與生態伙伴一起,助力制造企業跨越數智鴻溝。
合作共贏:從“單點突破”到“群星閃耀”
華為的行業賦能模式,始終圍繞一個核心邏輯: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務制造。這一邏輯不僅體現在技術的硬實力中,也體現在對細分領域痛點的深度解構與生態化協同能力中。通過“技術+流程+生態”的三維賦能,華為已在多個行業實踐中形成智能化轉型的經驗。
汽車行業:廣汽集團與華為共建的智能化研發平臺,通過IPD流程重構與大模型應用,將車型開發周期從36個月縮短至18個月,軟件迭代速度提升10倍。
工程機械:徐工集團引入華為F5G全光網絡,實現車間40臺設備全聯接,生產效率提升45%。AGV調度依托無損漫游技術,故障定位時間從小時級降至分鐘級。
醫藥行業:柳州醫藥基于華為天籌求解器,通過AI線路規劃+裝載規劃算法,配送效率預估提升15%;通過3D建模可視化倉庫分區,倉內揀貨效率預估提升18%。
輕工業:華為全面參與“智慧茅臺”頂層設計,幫助茅臺集團開展智慧園區等ICT基礎設施的建設,助力打造實時監測、快速感知、超前預警、應急處置、安消聯動為一體的茅臺智慧園區。
電子新能源:國星光電基于華為iDME數據引擎,通過“平臺+應用’模式打造自主創新工業軟件關鍵工具鏈體系,解決了數據孤島和協同效率低的問題,實現產品設計與研發生命周期數據貫通,效率全面躍升……
此外,郭振興透露,華為已與70余家汽車行業伙伴、100余家半導體、電子行業伙伴及50余家新能源行業伙伴、80余家制藥行業伙伴等建立深度合作。“獨行快,眾行遠。唯有生態協同才能讓AI從盆景變為森林。”華為不僅提供技術工具,更通過“流程-數據-智能”的轉型框架,幫助各行各業快速重構組織能力與商業模式。
華為的行業賦能,本質是一場“技術深度×生態寬度”的乘法效應,源于對制造業本質的洞察——唯有將工具、流程、伙伴納入同一框架,才能實現從“單點智能”到“系統智能”的跨越。這一模式或將成為中國智能制造升級的標桿路徑。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