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聞育旻
清晨的深圳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輛輛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汽車正駛下智能化產線。這些車輛即將發往歐洲、東南亞和拉美市場,車身上的“BYD”標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一幕,正是中國品牌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創新”的生動寫照。
品牌是制造業的靈魂,更是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十年前,中國出口商品普遍為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服裝、箱包、玩具和輕工產品,品牌溢價能力薄弱;而如今,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編制的2025年度《世界品牌500強》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已有76個品牌上榜,僅次于美國。華為、海爾、大疆等企業更是在通信、家電、無人機等領域成為全球技術的領跑者。這一轉變的背后,是政策引導與企業創新的雙重驅動:從制造強國戰略的布局,到“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專項行動,中國制造品牌正以創新為引擎,加速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從跨越百年的“老字號”,到橫空出世的“新勢力”,他們的背后都離不開一個擁有內涵、文化、價值的強大品牌。高鐵飛馳、神舟飛天、“天眼”探空、北斗組網……如今,文化價值與新質生產力結合,讓更多中國品牌脫穎而出。可以說,品牌已成為中國企業全球競爭的核心驅動力和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技術向新:提升品牌實力
走進寧德時代研發中心,工程師們正在測試新一代鈉離子電池。這種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電池,有望徹底解決新能源汽車的“低溫續航焦慮”。與此同時,2000公里外的青島海爾互聯工廠,機器人手臂正將用戶定制冰箱的指令轉化為生產代碼,從下單到交付僅需48小時。
核心技術是中國品牌立足全球市場的基石。華為5G專利數量全球第一,京東方柔性屏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商湯科技的AI算法賦能全球40多個城市的智慧管理,隆基綠能通過自主研發將單晶硅片讓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至26.81%,推動全球光伏發電成本十年下降90%……這些突破的背后,是企業對“技術無人區”的持續攻堅,更讓中國品牌底氣更足、優勢更大。
服務向新:延伸?品牌價值
在杭州西溪濕地旁的華為全球旗艦店,一位外國游客正體驗“多屏協同”功能:用手機輕碰筆記本,文件瞬間傳輸;耳機靠近平板,音頻自動切換。店員介紹:“這不是簡單的電子產品銷售,而是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與此同時,2000公里外的沈陽新松機器人車間,工程師通過AR眼鏡遠程指導巴西客戶調試生產線,故障響應時間從72小時縮短至2小時。
服務創新正在重塑品牌競爭力。三一重工的“根云平臺”接入全球60萬臺工程機械設備,通過實時監測和大數據分析,為客戶提供預測性維護服務;美的集團推出“美云銷”系統,經銷商可實時查看庫存、一鍵定制促銷方案,供應鏈效率提升40%。這些實踐表明,中國品牌已從“賣產品”轉向“賣解決方案”,通過構建“產品+服務+數據”的生態體系,創造可持續的用戶價值。
市場向新:深耕全球市場
在印尼雅加達的繁華商圈,一塊寫著“Hey,Jakarta!”的巨型廣告牌引人注目——這是Shein為當地齋月推出的定制服裝系列。這個中國快時尚品牌通過“小單快反”模式,將東南亞傳統花紋與潮流設計結合,新款服裝上市首月銷量即突破百萬件。
中國品牌出海已進入“本地化深耕”階段。吉利收購沃爾沃后,在瑞典設立歐洲創新中心,吸收北歐設計理念反哺自主品牌;傳音手機針對非洲市場研發深膚色人像美顏算法,市占率超40%;TikTok通過“全球內容+本土運營”策略,在歐美市場與Meta、谷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些案例證明,唯有尊重文化差異、融入當地生態,才能讓中國品牌真正“扎根”全球市場。
夜幕降臨,上海外灘的燈光秀點亮夜空。這場光影盛宴,恰如中國制造業品牌的進階之路:從點亮一隅到照耀全球,從跟隨模仿到定義標準。
“擦亮品牌”沒有終點,它永遠走在新征程的路上。當格力光伏空調在中東沙漠中為醫院提供零碳能源,當蔚來換電站10分鐘為挪威用戶的電動汽車完成續航,當景德鎮陶溪川的年輕匠人用數字釉彩續寫千年瓷都傳奇——這些場景匯聚成的,正是中國品牌以質量立身、以創新突圍、以文化鑄魂、以擔當致遠的時代答卷。面向未來,我們期待更多中國品牌以“提質向新”為舵,以“全球視野”為帆,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