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莓香四溢,車間內機聲隆隆,田壟間蔥綠連天……仲春時節的河南省鄧州市高集鎮,正上演著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鄧州市高集鎮以特色產業為抓手,通過黨建引領、龍頭帶動、多元融合,培育了草莓種植、鞋包制造、大蔥種植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建引領,擘畫產業藍圖
高集鎮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通過“黨建+產業”模式整合資源、凝聚合力。該鎮黨委成立產業聯合黨支部,統籌土地流轉等事宜,搭建合作社與企業對接平臺,培育出趙坡村孫康草莓種植基地、堰陂村長肖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將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核心引擎。
“我們采用‘保底分紅+效益分成’模式,70余戶村民不僅能拿土地租金,還能在基地務工、參與分紅。”草莓基地負責人段志滿算起細賬:農旅融合讓每畝產值從傳統種植的3000元躍升至3萬元。
黨建引領下,草莓產業成為“1”號龍頭,更帶動周邊8個村形成包裝、物流全鏈條,實現“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
多元協同,激活鄉村動能
在“1”的龍頭引領下,高集鎮“N”類產業協同發展。制造業提質增效。鴻鑫鞋廠、昇和箱包廠等中小微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訂單驅動,實現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帶動村民就近就業。特色農業規模化。后李村500畝大蔥種植基地引入科學化管理和規模化經營,畝產達1.3萬至1.5萬斤,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實現“雙增收”。基礎設施優化。全鎮整修農田溝渠8公里、硬化生產路12條,電網覆蓋全部大棚,農技員駐村指導滴灌施肥技術,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
三產融合,釋放發展潛力
高集鎮以產業鏈延伸推動三產深度融合。草莓產業創新“電商+旅游”模式,通過直播帶貨拓寬銷路,同時吸引游客體驗采摘;鞋包制造業與電商平臺合作,擴大市場輻射;大蔥種植引入分揀加工環節,提升附加值。政府搭臺、能人帶頭、群眾參與的“共富模式”,讓農戶年均收入顯著提升。
如今的高集鎮,正以特色產業為筆,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著產業興旺、群眾富足的時代答卷。高集鎮黨委書記陳峰表示;“下一步將瞄準煙葉、林果、水產等特色產業,引進深加工企業延伸鏈條,建設農產品電商直播基地,讓‘小特產’變身‘大產業’,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跑出‘高集速度’。”(沈俊偉、陳朋/文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