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汪靜 左宗鑫
當關稅風暴掀動當前汽車市場格局,全球汽車產業站在十字路口,2025上海國際車展的召開恰似指路牌,為全球汽車企業指明了方向。
4月23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上海國際車展”)如約拉開帷幕。本屆車展以“擁抱創新,共贏未來”為主題,涵蓋乘用車、新能源、智能網聯及供應鏈技術全領域,共邀請到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業參展,展出總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相當于50個足球場,首發超百款新車,舉辦超150場新聞發布會。
作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向標,2025上海國際車展表面折射出的是全球車企對中國市場的戰略聚焦,其底層更蘊藏了汽車行業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方面的深層變革和市場爭戰。
超百款新車首發
提文:如果說2023年上海國際車展舉辦時,業界還在討論智電化如何落地,那么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將證明,智電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1985年以來,每一屆上海國際車展,新車都是最大看點,2025年這個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根據主辦方統計,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有超過100款新車型在舉辦的前兩日(即4月23日至24日)首發上市。
這當中,不乏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品牌及車型。例如,新勢力品牌“蔚小理”三家,都在本次上海國際車展上首發新車,且都不約而同瞄準了純電SUV市場。其中,蔚來子品牌樂道發布的旗艦款SUV尤為受關注。
除了國產品牌,這次外資品牌在純電、混動方面的亮點車型也不少,豐田、大眾、奧迪等都發布了重磅純電車型。例如: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車、搭載鴻蒙智能座艙的廣汽豐田鉑智7全球首秀,宣告合資陣營正式加入高階智能賽道;奧迪E5Sportback則是上汽奧迪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一款中型豪華電動轎跑車。這款車型也是奧迪全新電動品牌AUDI的首款量產車型,在上海國際車展上全球首發亮相后,計劃于2025年夏末正式上市。
中國工業報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現場看到,在眾多新車中,智電化已經非常普及。如果說2023年上海國際車展舉辦時,業界還在討論智電化如何落地,那么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將證明,智電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據承辦方上海國展集團介紹,本次首發新品進一步展示了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中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展現前沿技術與智能汽車的深度融合。
車企搶殺“智電”賽道
提文:雖然賽道擁擠非常,但“智電”仍是各品牌在市場得以殺出重圍的重要發力點。
“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主要方向的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汽車產業生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此前表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把先發優勢轉化成產業領先優勢,并帶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發展,完備的頂層設計、創新驅動的企業、樂于嘗鮮的消費者、超大規模的市場,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并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供應鏈優勢。
不過,這條賽道當下已經非常擁擠,在這場“血戰”中誰能勝出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有工信部相關領導在采訪中曾評價:“目前,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有200多家企業廝殺,未來行業洗牌將再所難免?!倍袊I報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看到,雖然賽道擁擠非常,但“智電”仍是各品牌在市場得以殺出重圍的重要發力點。
豐田中國總經理李暉指出,在強化本土化經營的同時,豐田更將著眼于在華事業的全產業鏈提升,推動中國發展速度配套的企業變革,做到“立全球更中國”的同時,根據中國市場情況將產品研發的決定權從總部移交到中國。在日本,豐田一直執行“主查(CE)制度”,CE作為車輛研發的責任人,負責從商品企劃到研發、生產、銷售等一切內容。為了能夠在中國制造出讓中國消費者滿意的產品,豐田將在中國設立“中國首席工程師(Regional-ChiefEngineer,REC)體制”。由中國人擔任車輛開發負責人,讓充分了解中國市場環境與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年輕工程師擁有更大的權限,研發全新產品。本次車展上新發布的bZ5/鉑智3X就是與現地伙伴攜手,由熟知中國獨特汽車文化的RCE主導研發的BEV(電動)車型。
在本屆上海國際車展上,大眾汽車則吹響了規模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集結號”。在大眾汽車展臺,包括大眾、奧迪等品牌在內,共有超過50款車型亮相。其中7款全球首發車型中,包含了5款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在上海國際車展,我們全面開啟戰略成果的‘交付模式’。憑借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我們全方位融入中國客戶所處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生態系統?!?/p>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重要成果,大眾品牌此次重點發布了ID.ERA、ID.EVO和ID.AURA三款概念車型,其量產版車型預計將于2026年正式上市。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到2027年,將推出超過20款新能源汽車,涵蓋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及增程式車型;到2030年,集團旗下各品牌將在中國市場提供大約30款純電動車型。
而在奧迪展區,首款“去四環標”的AUDIE5Sportback引發參展者的強烈興趣,大家紛紛排隊體驗。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表示,依托奧迪的場景化定義和人機交互設計,基于中國消費者偏好和前沿趨勢研發的AUDIOS全新奧迪操作系統,實現了座艙交互、生態服務與車輛控制三位一體的協同。同時,通過激光雷達賦能,該系統可無縫應對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泊車場景,并針對中國復雜交通環境完成深度本土化適配。
上汽通用同樣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發布了一系列關于未來的產品和技術。例如,凱迪拉克正式發布旗下高性能V系列首款純電車型LYRIQ-V。同時,凱迪拉克還發布了一系列即將于量產車型上投入應用的業內領先技術,包括首款艙內隱藏式激光雷達。首款應用車型VISTIQ,搭載英偉達NVIDIADRIVEAGX車載計算平臺,擁有運行NVIDIADriveOS(英偉達)的DRIVEAGXOrin系統級芯片算力,并基于與Momenta的合作,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實現無高精地圖的L2級輔助駕駛功能。但就算輔助駕駛再好,凱迪拉克表示:“也不打算把方向盤完全交給系統。品牌獨創的三級逐級警示DMS駕駛員注意力監測系統,以監測眼球的方式確保駕駛員注意力保持專注,永不放棄對安全的凝視。”
當各車企品牌積極擁抱“智電”之時,對于汽車設計又將帶來哪些變化呢?中國一汽全球設計副總裁兼首席創意官賈爾斯·泰勒在接受中國工業報專訪時表示,首先,當前大環境發生了改變。之前燃油車時代,我們可能追求高性能和高排放,現在轉向綠色純電或混動平臺;其次,消費者也發生了變化。相比于“60后”X世代,以“00后”為代表的Z世代,因為他們從小接觸電動化、智能化,所以,他們更關心綠色環保和科技,這也會影響品牌設計;最后,產品和科技也在改變。之前,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護城河”,如歐洲品牌可能由于性能或者工藝等原因會脫穎而出。然而,在科技“平權時代”,所有品牌在技術上逐漸追趕和保持一致的情況下,造型成為吸引消費者購買車輛的主要因素,這也是汽車設計師下一步的挑戰。
生態圈里的“合縱聯橫”
提文:車廠的訴求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臺化的需求,另一類則是創新。
“智電”趨勢之下,汽車已經不能僅僅作為一件單品存在,此時生態圈的價值表現尤為突出。汽車作為一個擁有上萬個零部件的工業產品,是多元技術合作的成果。如何更多攜手“伙伴”、雙向奔赴對于車企下一步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本屆上海國際車展上,中國工業報看到,“外資車企+本土車企”“科技品牌+汽車品牌”等新元素組合格外搶眼。
作為最專注于汽車行業的AI公司,商湯絕影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上全面展示了生成式智駕R-UniAD技術方案,并發布近實時在線交互的4D世界模型“絕影開悟2.0”,打造智能駕駛的新路標。與此同時,絕影正全力推進輔助駕駛方案的量產交付。而面向智能座艙,商湯絕影行業首發了專為車載AIOS打造的AI內核“絕影千機”,助力車企打造下一代AIOS(人工智能操作系統),“家庭新成員”NewMember全新升級,2025上海國際車展現場,很多觀眾沉浸式體驗了NewMember多模態識人、深度思考、免喚醒多人多輪對話等功能。
商湯絕影新品推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不斷完善的生態圈建設。智能座艙副總裁許亮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表示:“我們發現,車廠的訴求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臺化的需求,大家都需要安全屬性或者用戶屬性較強的場景。我們在平臺上的目標是讓性能更好,并降低成本。另一類則是創新,非常個性化的訴求。例如,新品在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同樣的新品面向十個車廠推廣,可能只有一家感興趣,另外幾家會表示再等等。每家廠商態度不同,反應出的是他們有自己的架構、想法和流程規劃,以及對新品節奏和時間窗口價值的判斷。但我們認為,只要產品質量和體驗足夠優秀,那么,這個產品就是真正剛需的產品?!?/p>
作為虛擬芯片廠商的納芯微則通過與國際領先的汽車Tier1企業的合作,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將自身在芯片開發和定制方面的經驗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市場差異化創新需求。據納芯微電子品牌與市場傳播經理周蓓蓓介紹:“在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領域,我們已與近400家零部件供應商建立深度合作,為其提供完整的芯片解決方案,助力夯實汽車電動化基礎?!?/p>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上海國際車展創辦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從最初引進國外車型的"技術櫥窗",到如今成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的全球首發陣地,上海國際車展完整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市場換技術"的跟隨者,到智能化、電動化賽道領跑者的歷史性跨越。
當貿易戰的關稅大棒砸向全球,當智駕平權與智駕安全的呼聲此起彼伏……這場“擁抱創新,共贏未來”的盛事,不僅將重新定義中國車市的年度走向,更藏著全球車企未來發展的“生死密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