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帶著對未來的滿心期待,我正式告別了學生時代,步入了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的大門。心里描繪著在職場上大展拳腳的夢想,我來到了海南項目部。盡管周圍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但這并未削弱我心中的熱情。
剛開始工作時,我以為憑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足以輕松應對各種挑戰。然而,現實很快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我被安排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比如整理工程資料、協助打印資料等,我的主戰場從想象中的圖紙會審,變成了鐵皮柜組成的“迷魂陣”,與我心中的職業藍圖相去甚遠。每當看到同事們熟練地處理各種復雜問題,我都會不禁懷疑自己的價值。
正當我陷入沉思時,熟悉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項目經理陸勇安拉過一把椅子,示意我坐下,然后分享了他的經歷:“我剛入職時,也和你一樣,覺得這些工作太過簡單,甚至有些乏味。但你知道嗎?當你覺得在重復時,正是在為不可重復的工程筑基,只有當你真正投入其中,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價值和意義。”
從那以后,我改變了心態,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整理竣工檔案時,指尖撫過泛黃的圖紙邊角,竟意外發現了前輩用鉛筆標注的管線避讓經驗——那些被我視作“簡單勞動”的材料,實則是項目智慧的活體基因庫,我開始重新審視基礎工作的重要性,并仔細梳理。慢慢地,我開始接觸現場,卻發現現場質量把控的淬煉比整理資料更灼人。溝槽開挖前,我反復地比對施工圖紙,一遍又一遍地計算地下管線的標高,某次卻發現舊管的圖紙標高和實際標高相差8公分,順著這個誤差找問題,現場施工成功避免了舊管破壞。溝槽回填后,我用卷尺丈量著每一寸施工區域。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每一次標高的重復計算都為避免管線破壞創造了價值,每一次現場的精準測量都為后期核算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烈日之下,我俯身測量,當我凝視著筆直向前延伸的卷尺時,胸中翻涌的情感似乎比烈日的溫度來的更加滾燙,因為我知道,在那條平凡之路上,我已經不再迷茫。
當夕陽再次將卷尺影子投射在工地時,那些曾被視作平凡的日子,已化作守護工程的隱形長城。我終于懂得,真正的職場修行,不是追逐聚光燈下的輝煌,而是在圖紙褶皺里尋找光的方向,在卷尺刻度中丈量成長的厚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