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看來,當好國家科技創新“主力軍”,要從規劃布局、平臺建設、機制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推進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
以中廣核為例,楊長利強調要在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優勢。要在核能領域著力打造以“華龍一號”、小型壓水堆、先進堆型為主體的型譜化產品體系,在新能源領域要持續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等技術發展,依托德令哈光熱項目建設國家級光熱研發中心,加快光熱產業發展。同時,要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產業各要素協同發展,積極組建覆蓋重點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聯盟,通過標準銜接、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進一步增強產業控制力。
“以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中廣核在風電、光伏、光熱、儲能、抽水蓄能等領域全面布局,積極打造融合發展新高地,不僅推動了能源體系綠色轉型,更通過技術突破、生態修復與產業協同,探索出一條兼顧生態與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交出了一份創新答卷。”楊長利說。
光熱發電是綠色低碳的電網友好型電源,兼具調峰電源和儲能的雙重功能,是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安全可靠的有效手段。作為我國最早深度介入光熱領域的電力央企,歷經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協同布局,中廣核形成了較完整的運維技術和標準體系,主導建立的光熱標準38項,對支撐我國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廣核在光熱領域創新實踐的引領性、示范性已累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約600家企業共同高質量發展,推動了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
氫氨醇業務的布局,是中廣核“熱海綠沙氫”融合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正逐漸成為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廣核在氫能領域正加速布局。2024年12月27日,中廣核首個制氫站——中廣核寧夏寧東制氫站出氫。此外,中廣核新能源在河南、內蒙古布局的兩個制甲醇示范項目正陸續推進,將助力氫氨醇產業高質量發展。
楊長利還建議,要聚焦推進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布局核電安全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重大核能科技基礎設施和示范工程,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要聚焦健全科研管理機制,優化研發投入機制;要聚焦人才強企工程,構建由中青年專家、資深專家、首席專家和戰略總指揮組成的科研人才梯隊,著力打造清潔能源科技研發人才高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