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對各行各業進行著深度重塑。作為我國核工業第一批廠礦之一,中核四0四始終堅持以業務需求為牽引,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統籌制定數字化轉型專項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戰略與管理咨詢委員會委員劉士鵬表示,以數據資產化、數據要素價值化為導向,中核四0四積極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貫標工作,首次建立了生產大數據基座,首次完成公司數據成熟度自評,首次創建數據治理“一綱六目”工作法,首次建立數據治理制度體系,首次完成公司統建系統數據資產盤點,整體提升了自身數據管理能力,通過數據驅動公司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積極擁抱DeepSeek,初步實現了多個領域的智能對話體驗測試,全力推進數字員工應用。
“下一步,中核四0四將立足數字化轉型新發展階段,圍繞發揮將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關鍵作用,推動數字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聚焦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資產、數據資產開發利用、數據驅動企業戰略三條主線,加快實現公司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劉士鵬透露。
當前,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擁有豐富工業文化遺產的中核四0四,在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方面,具備哪些特點?
對此,劉士鵬表示,一是深挖紅色內涵,用好紅色教育資源,以工業文化遺產資源為依托,精心打造“三館一塔五基地”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即中核四0四展覽館、核城記憶陳列館、激情的歲月拍攝紀念館;核城英雄塔;海棠、34-32、中試、同星、上游現場體驗教育基地,并將其作為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弘揚核工業文化的前沿陣地。
二是創新保護方式,拓展遺產保護模式,利用3D建模技術記錄工業文化遺產核心物項原貌,健全完善數字檔案;因地制宜利用“靜態”“動態”以及“博物館”模式進行核工業文化遺產保護。
三是開展理論研究,分級分類保護利用,結合工作實際,提出核工業文化遺產價值三級評價體系,形成核城工業文化遺產歷史、科技價值等綜合評價標準。
“著眼核工業長遠發展,我認為要進一步系統性整合政策、資源和技術,兼顧歷史價值、安全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著力推動形成全國性的核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積極推動企地共建共享,推動符合條件的核工業文化遺產納入國家工業遺產保護體系和文物保護體系,將核工業重要遺產項目納入紅色旅游路線或工業遺產公園體系,進一步強化核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核工業文化遺產從‘封閉保護’向‘開放共生’轉型,既能銘記歷史貢獻,又能賦能未來創新。”劉士鵬建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