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這座‘科創之城’,正以蓬勃之姿,向全球產業創新高地邁進。”來京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合肥市市長羅云峰,在他的代表議案上寫出了2024年合肥在科技產業方面的成績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8%、增幅居萬億城市首位;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7.6萬輛,同比增長84.5%,轄區長豐縣更以95萬輛整車產量躍居全國縣域之首,尊界、蔚來和大眾等車企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晶合集成、長鑫存儲等企業持續擴產,產值增長30%;全球首條搭載無FMM技術的第8.6代AMOLED生產線開工;集聚全球光伏10強企業5家、中國儲能10強企業4家,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00余家,從業人員超6萬人;戰略新興產業的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6%、五年提升10個百分點……
羅云峰表示:“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推動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提質加速,帶動城市綜合能級不斷提升。”
作為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水平傲視全球,而除了已聚集了比亞迪、尊界、大眾和蔚來等車企之外,合肥也已經在產業鏈下游加速延伸:電機、電池、電控領域的布局,使一條“整車—零部件—后市場”的全鏈條已經形成。在全球汽車電氣化和智能化潮流的背景之下,“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的戰新產業集群,成為了合肥的產業地標。
羅云峰介紹說,在新能源汽車一路飛奔的同時,在量子科技、低空經濟和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合肥也在加速。
2024年1月,中國的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計算的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這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可編程、可交付的超導量子計算機。2024年11月,本源量子計算首次向國外銷售“本源悟空”。
早在2008年,合肥在量子科技方面的布局就悄然開啟:這一年,中國首個3節點全通型量子保密電話網絡就在合肥試驗成功。近年來,合肥搭建了量子信息的“一院三平臺”基礎研究創新體系,連續四年舉辦量子科技和產業大會,全力打造“量子中心”。全球未來產業指數報告顯示,合肥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排名全球第2、全國首位。
隨著低空經濟成為2024年的熱詞,合肥也目光投向了低空。進入2024年后,合肥先后出臺了《支持低空經濟發展若干政策》《關于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決定》等政策法規,圍繞技術研發、適航取證、場景拓展、標準制定等,為低空產業提供支持。“合肥目前已經集聚了低空經濟企業超過200家,組建了低空經濟電池能源、飛控系統、適航三大研究院。面向未來,合肥將加快建設低空經濟總部集聚區、產業先導區,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空之城’。”羅云峰說。
再加上商業航天領域已經匯聚了超過140家企業,生物制造未來產業先導區也已在合肥揭牌啟動,元宇宙、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優質企業繼續落戶……合肥打造的未來之城,已經嶄露頭角。
除了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級,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
美的設立在合肥的洗衣機廠內,一個個工業機器人正在自動檢測、碼垛,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作著。2024年10月,這家工廠被世界經濟論壇升級為“可持續燈塔工廠”,在綠色可持續方面獲得了世界級認證。“燈塔工廠”在合肥已經有6家,這一數字在全國排名第三。
羅云峰還介紹說,配合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合肥也出臺了工業領域實施方案,開展產業融合對接會專場活動,積極幫助企業專項再貸款、超長期國債等資金。2024年合肥技改投資實現項目數和投資“雙千”目標,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已超70%,全市工業投資支撐作用顯著提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3.9%、創7年來新高,對全市投資貢獻率達85.7%。
使用工業互聯網,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是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的重要希望所在。合肥已經初步形成了重點產業“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融合的發展態勢生態,已經獲批12家特色型、專業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科創之城,必須是綠色之城。目前合肥已經在更大范圍內實施“一企一策”節能降碳改造,支持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2024年度,合肥萬元GDP能耗的用水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5%,累計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43家、綠色園區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2家。
羅云峰表示,這一次參加全國兩會,他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帶來幾個議案,推動合肥申創第二批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建設國家量子科技和產業中心、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下一步,合肥將繼續在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上奮勇爭先,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全省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羅云峰說,合肥正在“新質生產力”為筆,繪就一幅“科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畫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