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為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引發了與會代表委員的熱烈討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據了解,國機集團擁有30余家院所、11家設計院、農機/石化等重大裝備研發制造基地、是我國工業基礎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制造的重要基地。
“近年來,我們通過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發展。”張曉侖說。
2024年,國機集團研制的超高壓聚乙烯反應釜成功應用,實現國產化替代;研制出世界首臺26MW級風電主軸軸承,刷新全球風電軸承最大單機容量紀錄。丘陵山地專用拖拉機首次批量投放市場,國產最大450馬力無級變速輪式拖拉機試制成功,努力攻克農機領域“一大一小”難題……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我們聚焦主責主業,積極培育戰新產業,開辟企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開啟第二增長曲線。”張曉侖表示。
國機集團建設的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上線運行。正式發布“農機云”“機械裝備行業云”。國機金剛石集團成功組建,積極打造我國超硬材料產業鏈鏈主。國機特檢設立,取得國內首批甲類A1特種設備檢驗資質。儀器儀表集團組建順利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穩步推進。
下一步,國機集團將繼續加大新質生產力的培養力度。張曉侖表示,我們將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推進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運行,加快產出重大原創成果。圍繞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集中解決一批卡脖子和短板技術。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國內外科技交流合作。建立完善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激勵機制,強化正向激勵。
此外,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需進一步加強。他建議,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應遵循客觀規律,摒棄短期行為,用心營造鼓勵社會創新、寬容失敗、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不斷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潛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