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聚焦鄉村振興 邊城蛻變

作者: 余娜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發表時間:2025-03-13 07:09
分享到: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9位全國政協委員走上通道,接受記者采訪,分享履職故事。

連玉明委員:21432名生態管護員守護三江源

生態管護員,如何在高原上堅守?

九次上玉樹、兩次到果洛、三次進黃河源頭……一年多的援青工作,讓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連玉明刻骨銘心,“援青讓我近距離了解了三江源人的衣食住行和他們的所思所想。”

作為一名援青干部,連玉明介紹,在三江源國家公園,有21432名生態管護員。在千千萬萬人的守護下,三江源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整體提升。藏羚羊數量增長,難得一見的雪豹、金錢豹頻頻亮相,三江源頭碧波蕩漾,重現千湖美景。

陳星燦委員:博物館熱折射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當下,博物館有多火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星燦委員引用了一系列數據——春節假期,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超7200萬人次;殷墟博物館開館一年,接待觀眾180萬人次;三星堆博物館去年接待觀眾600萬人次。

在陳星燦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們愿意到博物館去參觀,通過文物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也激勵考古工作者做好考古發掘、做好文物的闡釋和展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作為重要文化產品的博物館,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廣大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陳星燦說。

傅小云委員:縣級醫院醫療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我國西部地區縣級醫院醫療水平?

“國家持續實施‘千縣工程’,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幫扶,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區醫院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民醫院。”全國政協委員、貴州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傅小云介紹。

傅小云2022年來到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他坦言,縣級醫院的醫療人才培養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過多樣化培訓機制,培養“帶著鄉土基因的白衣戰士”,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黃麗萍委員:鄉村要振興,產業一定要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陵水文羅鎮副鎮長五星村黨總支書記黃麗萍表示,鄉村要振興,產業一定要振興。她認為,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一靠黨的好政策,二靠產業振興。

五星村是一個傳統的黎族村,曾經是個貧困村,村里缺乏經濟產業,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得益于黨的好政策,二十多年前,五星村發展芒果種植。如今,芒果種植面積達2800余畝,年產值超300萬元,芒果不僅成了致富果,芒果樹也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

黃麗萍表示,五星村將推進鄉村振興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近些年,五星村以黎族文化為核心,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短短幾年五星村已成為海南四椰級鄉村旅游點。未來,五星村將做好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讓更多村民更好享受鄉村振興帶來的福利。

白瑪玉珍委員:墨脫從高原孤島向美麗邊城蛻變

墨脫實現了高原孤島向美麗邊城的時代蛻變。

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林芝墨脫縣人民法院一級法官白瑪玉珍介紹,她的家鄉墨脫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提到墨脫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高原孤島,是貧窮和落后。現在的墨脫到處都是干凈寬敞的硬化路,老鄉們進出都坐上了車,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夢,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白瑪玉珍介紹,墨脫實現了高原孤島向美麗邊城的時代蛻變。2024年,墨脫縣的游客是全縣人口的40多倍,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935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當前,墨脫正在一步步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環線,墨脫熱誠歡迎全國各族同胞到美麗邊城秘境墨脫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天經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景觀。

阿拉騰達來委員:烏蘭牧騎每年演出1萬多場

在祖國北疆,烏蘭牧騎被稱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建隊之初只有9個人、一輛馬車。如今我們的隊伍不斷壯大、有了現代化的演出設施設備,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一直沒有變。”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隊長阿拉騰達來表示,他們腳步不停、傳統不丟,每年演出100場以上。

“在內蒙古大地上,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隊伍,有3000多名隊員,每年開展演出1萬多場。”阿拉騰達來委員說,要努力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貢獻力量。

施榮懷委員:香港未來在于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香港如何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表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鞏固提升‘三個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香港金融市場對內地企業吸引力強大,內地企業對香港金融市場十分重要;隨著內地經濟發展,進出口量持續增加,香港成為世界重要的貨柜碼頭和航運中心。”

截至去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478家,其市場總值占比超過80%。去年,香港港口處理了超過1300萬個標準集裝箱,其中40%的轉口貨物來自內地,60%的貨量以內地為目的港。

施榮懷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香港更好融入大灣區互聯互通發展。香港的未來,在于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相信“東方明珠”一定更加璀璨。

何潤生委員:“澳門新街坊”項目見證一家親

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親歷琴澳一體化發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全國政協常委、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潤生分享了一個故事。

在一次座談會上,何潤生了解到,不少在內地生活的澳門居民面臨著每天往返兩地等難題。2019年,何潤生在全國兩會上對澳門橫琴深度合作提出了建議,2020年12月,珠海市政府公布了“澳門新街坊”項目,為澳門居民在橫琴提供3800套住房,并配有學校、衛生站等。該項目已在2023年建成并開售。

“橫琴是結合兩地優勢的桃花源。”何潤生說,現在,橫琴“澳門新街坊”居民可以在橫琴享受澳門的教育待遇,就醫、辦理公共服務可以在澳門衛生局在橫琴直接營運的衛生站、政務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解決,都非常方便。在他看來,琴澳一體化發展,用事實證明,“一國兩制”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陳清莉委員: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不斷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浙江省委會主委陳清莉分享了臺灣同胞在浙江生活、創業的故事。她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來到大陸發展事業,定居生活。

陳清莉介紹,一位臺灣姑娘通過2018年杭州市余杭區推出的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來到浙江,在杭州積極參與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和鄉村振興實踐,也安了家,生了寶寶。還有一位臺商朋友,他20世紀90年代就來到杭州投資,在浙江生活30年,他的事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

陳清莉表示,在大陸有許多像他們這樣的臺灣同胞,隨著同等待遇的政策深入實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不斷探索,支持臺灣同胞來大陸追夢、筑夢、圓夢的政策紅利將會持續釋放,發展的動力也將會更加強勁。希望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把握好大陸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希望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能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者、貢獻者和受益者。


作者:余娜

編輯:胡明旺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快來搶個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