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8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前的“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中,來自科技領域的兩位代表帶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展現中國企業在自動駕駛、機器人以及激光裝備等前沿科技賽道上奮力奔跑、突破創新的壯闊圖景。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鵬站在行業變革潮頭,暢談AI賦能下汽車產業的全新未來。何小鵬指出,一個全新的AI時代正洶涌而至,帶來兩大關鍵變革:一方面,AI成為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加速落地的強勁引擎;另一方面,汽車產業與機器人領域深度融合的趨勢愈發凸顯。
在自動駕駛領域,小鵬汽車成績斐然。2024年,小鵬率先實現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與交付,為行業立下標桿。2025年,企業持續奮進,全力探索L3級別自動駕駛的加速落地,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駕乘體驗。展望2026年,小鵬期望達成在停車場場景下L4級別的無人駕駛突破,實現無人泊車與無人取車常態化,這一探索有望成為中國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的關鍵加速器,推動整個行業大步向前邁進。
與此同時,小鵬在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上已深耕五年,將人形機器人智能等級精細劃分為L1至L5。何小鵬直言,當下人形機器人尚處于L2初期階段,距離理想的商業化仍有距離,而實現L3級別全感官與大腦協同融合的能力,是解鎖商業化大門的關鍵鑰匙。
同一通道上,來自湖北團的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講述了一段中國激光產業從受制于人到強勢崛起的逆襲故事。激光,這一被譽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的前沿技術,雖廣泛應用于手機、汽車等超70%的電子消費產品零部件制造,卻長期被發達國家技術管制,中國激光產業起步艱難。
“20年前,高端激光加工裝備基本依賴進口,連激光器加固用的螺絲釘都要花3美元一顆從國外購買,這顆螺絲釘扎醒了我們,自強奮斗是唯一出路。”馬新強感慨道。
此后,華工科技開啟艱苦卓絕的攻堅之路,一舉突破國外近40年對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裝備的技術壟斷,促使國外同類產品價格大幅下降超40%。如今,華工科技僅需43秒就能完成一輛新能源汽車車身的激光焊接,速度冠絕行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90%,累計服務新能源汽車下線超4500萬輛,開發上百套激光裝備用于生產數千種汽車零部件,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世界。
不僅實現進口替代,華工科技還成功邁出國門,出口訂單量超越國際品牌,近十年走完國際巨頭30多年的產業化歷程,創造70多項“中國第一”,牽頭制定首個中國激光行業國際標準,主打產品以每年35%的增速暢銷全球,改寫全球激光裝備產業格局,讓高精尖激光裝備走進更多中國制造企業。
背后是華工科技對科技創新核心地位的堅守,拿出最大誠意全球攬才,聯合上下游組建首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即便在經營困境下,依然累計投入超百億元加碼創新。馬新強豪邁表態:“如今中國激光產業已昂首邁入全球第一陣營,但創新長跑永無止境,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為光電子信息產業再塑新優勢,爭當高端裝備制造創新排頭兵!”
從智能出行到先進制造,兩位代表的發聲讓人們看到中國科技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勇攀高峰、自主創新的堅定決心與磅礴力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