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耿鵬飛
全國兩會期間,“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成為熱議焦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遼寧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劉宏志在接受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表示,深化落實以舊換新政策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并提出“擴品類、擴服務、擴平臺、擴生態”四維建議,為政策升級注入新思路。
政策深化顯成效 三大特征凸顯發展空間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是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的重要舉措,對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需求、促進綠色轉型、改善社會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一背景下,加力“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圍,能夠更好地促進商品消費、數字消費、服務消費發展,有效擴大內需。
劉宏志表示,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對于消費市場體現出關鍵的支持作用。具體來看,當前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已呈現三大特征:一是補貼范圍分批擴大,但參與品類仍受限;二是參與規模持續增長,但群體參與度存在差異;三是補貼流程逐步優化,但配套機制仍需完善。
數據顯示,遼寧省2024年超120萬人次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直接帶動消費超過310億元。這既是政策成效的體現,也指明了進一步發力的方向。
作為通信央企代表,劉宏志特別強調數智化支撐作用。據了解,中國移動已建成覆蓋全省的物聯網平臺,可實時追蹤50萬臺在網智能設備狀態,為精準發放換新補貼提供數據支撐。中國移動團隊正在測試基于區塊鏈的補貼資金監管系統,確保政策紅利精準直達。
四維發力構建消費升級新格局
隨著數字消費崛起,政策需加速與新型消費形態融合。結合信息通信行業實踐,劉宏志提出四個建議“擴品類、擴服務、擴平臺、擴生態”。
一是推進品類擴圍,加強政策吸引力。劉宏志強調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升級,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在汽車、家電、數碼等領域持續增補產品,順應數字時代消費新趨勢,納入數字生活領域產品,打造智能家居、智慧穿戴、數字健康等數字消費新業態;另一方面,將服務消費納入補貼范圍,促進線上醫療、在線教育、文化旅游、體育健身等新興服務消費,以及數字媒體、數字展覽、線上演出等數字文化內容服務消費,進一步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通過數字消費與傳統消費雙輪驅動,拉動經濟增長。
二是推進服務擴圍,放大政策覆蓋面。擴大補貼惠及人群,提升“以舊換新”政策影響力,保障政策普惠落地。劉宏志建議,加大農村及偏遠地區資源投入,對縣域及以下地區商戶可進一步降低政策準入條件,同時通過稅收優惠、金融支持和物流補貼等措施,加強對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產品的支持力度,推動以舊換新政策在偏遠地區順利實施。同時,他還建議在各類場所針對老年群體設置適老性服務專區,針對殘疾人群體設置無障礙服務通道,線上開通快捷申領入口,線下鼓勵社區上門代辦,提供一站式政策解讀、申領指導等保障服務,切實提升特殊群體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三是推進平臺擴圍,提升參與便捷性。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政策執行效率,為消費者提供“即申即享”的高效服務。劉宏志建議,放開補貼參與環節的指定平臺限制,對電商平臺、支付平臺、地方平臺、綜合服務平臺、龍頭企業平臺開放申請權限,實現消費者多平臺參與、補貼多入口申領、商戶多渠道接入。他還建議要拉通補貼申請、審批、發放和監管等環節數據,縮短審批周期,全面提高消費者申領的靈活性、商戶參與的便捷性和補貼管理的高效性。簡化補貼兌付環節,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減少申請信息的重復填寫,降低補貼領用門檻。簡化資金審核流程,將更多補貼項目納入免審即享范圍,對符合條件的商戶、企業提前預撥資金,確保政策紅利快速直達市場主體和消費者。
四是推進生態擴圍,促進補貼社會化。加強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面向債務風險較大的地區增加轉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傾斜。劉宏志建議,加大安排用于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鼓勵東北特色資源消費品牌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調動社會資源協同投入,鼓勵相關企業協同資源投入,以平臺方為主導聯動生產商、經銷商、回收商共同讓利,通過企業直接投資、運營服務補貼、配套產品讓利、組合優惠折扣、跨區域合并回收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消費者和商戶的負擔,用好用足政策資源,發揮放大效應,提升消費者體驗。
讓政策暖流既涌向城市商圈,也潤澤田間地頭,這正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為擴大內需注入強勁消費動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