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電力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低壓電器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然而,相對于國家能源轉型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客觀地說,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總體上還存在綠色發展意識不強,部分企業轉型升級力度不夠,大多數企業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不高,部分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導致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還處在一味‘卷’價格的低水平競爭階段等問題。”未來,低壓電器行業將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實現綠色升級?對此,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旨在推動低壓電器行業的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胡成中表示,近年來,低壓電器的市場需求持續擴大,本土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了產品性能的提升和更新換代,一些高端、智能化的產品逐漸涌現,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預計未來幾年,我國低壓電器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并在2026年有望超過1100億元。
“電氣化是能源結構調整、社會綠色發展以及各種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支撐,而低壓電器則是實現電氣化不可或缺的一環。”胡成中指出。
為了推動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確保其發展水平與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匹配,胡成中建議,制定更嚴格的行業環保標準和工藝要求。
他認為,環保標準的制定要緊跟國際最新研究成果與法規動態,確保我國低壓電器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與環境友好性。除了對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及多溴聯苯醚等有害物質設定嚴格的限量標準外,還應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型環境污染物,保持標準的前瞻性與靈活性。
鼓勵企業采用環保型材料,如生物基材料、可回收材料等,通過技術創新,減少對原材料的依賴和環境污染。政府可提供材料研發與應用指南,幫助企業順利過渡至綠色生產模式。
“完善產品的能效標準。”胡成中表示,能效標準的提升應與全球能效趨勢保持同步,甚至超前,推動中國低壓電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除了提高能效等級要求外,還應鼓勵企業開發智能節能技術,如自適應控制、遠程監控與診斷等,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節能。加強能效標識體系的透明度與公信力,建立第三方檢測機構認證機制,確保標識數據的準確性,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選擇依據。
胡成中還建議,設立綠色電氣產品認證標志及等級。綠色認證標志應包含產品的環保材料使用、能效水平、生命周期環境影響等多個維度,形成一套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媒體宣傳、電商平臺合作等方式,提高綠色標志的市場認知度,促進綠色消費文化的形成。鼓勵低壓電器企業主動申請綠色認證,通過市場機制淘汰落后產能,推動行業整體的綠色升級。
制定專項補貼政策。胡成中提出,補貼政策應聚焦于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設備升級、工藝創新及綠色智能制造等領域,確保資金精準投放,政策效益最大化。同時,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中小企業綠色轉型,避免其在轉型過程中因資金短缺而受阻。
“政府可與企業、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推進關鍵技術突破,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胡成中說。
此外,實施差異化的稅費減免與綠色信貸政策。稅費減免政策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減排成效進行動態調整,對于減排效果顯著的企業給予更大幅度的稅收優惠,形成正向激勵機制。
“綠色信貸政策應簡化審批流程,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如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胡成中表示,建立綠色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保表現納入信用記錄,作為獲得政府支持、銀行貸款等資源的重要參考,形成正向循環。
最后,加大招投標環節對綠色產品的支持力度。胡成中建議,進一步推廣擴大,在所有政府投資或國有企業主導的項目招標過程中,均設立一定比例的減碳“加分項”,破除低價中標的陋習,引導低壓電器企業共同走上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的光明大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