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左宗鑫 王珊珊 王棕寶
“資本市場要將服務新型工業化作為推動新質生產力重要內容。”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發表的署名文章《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以下簡稱“文章”)指出,資本市場發展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動力,新型工業化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原動力。
“文章發布于全國兩會前夕,不僅為‘高質量發展’主基調提供政策預熱,也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進促穩’部署的具體回應。”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國宏新型城鎮化發展聯盟首席經濟學家陸岷峰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表示,在全球產業鏈重構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雙重背景下,文章釋放出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的強烈信號。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亦認為,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這篇文章無疑將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相關議題的討論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啟示,也將為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
新型工業化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而資本市場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圖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生使用探針臺測試芯片光暗電流。(孫凱芳攝)
重中之重服務新型工業化
“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新型工業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中國證監會高度重視工業和制造業企業發展,將其作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本形成、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平臺,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王鵬表示,多層次資本市場能夠匯集各類資金高效轉化為資本,引領人才、科技等其他要素資源協同集聚和融合,助力企業研發攻關、轉型升級和并購重組,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資本市場還能通過強化約束和激勵,推動企業加強公司治理、健全內控和規范經營,培育現代企業制度,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堅實的保障。
“資本賦能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國家首先希望不要過度資本化,還是要以技術主導,最終要落實扎實的創新,賦能產業融合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表示,“這其中,也要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和作用。去年提出數據要素概念,今年希望發揮數據要素更大的價值以及空間。接下來,北京交易所應該會發揮它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也持有相似的觀點:“資本市場更多的還是支持新智企業上市融資,后面北京交易所可能會有大動作。”
文章提出,工業和制造業企業不僅構成上市公司“基本盤”,還擁有最具有代表性的工業企業“樣本”,反映我國工業整體水準,其中不乏新能源和先進制造等領域的領軍企業或“國之重器”。這些企業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保障國計民生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資本市場實現持續性長周期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充沛動能。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科創板上市公司共581家,首次公開發行(IPO)融資9176.12億元。創業板注冊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資5380.72億元,大多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計融資552.37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占比超八成。新三板掛牌企業6101家,其中科技型企業388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48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91家。
聯合國雙碳之都全球委員會參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特邀副會長周德文表示,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在國家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當前資本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能量,要推動資本在實體經濟向新型工業化轉型中的作用。
“由于生產越來越資本密集,在資本總收入占GDP比例不可能大幅度變化的情況下,資本回報率必然下降。現在要完成促進和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這個任務,就是要讓公有資金接過接力棒跑完下半程。”致誠卓遠量化投資私募總經理史帆說。
周德文表示,在發展實體經濟過程中,應秉持穩健與耐心的態度,國有企業在資本運用方面未能充分挖掘潛力。近期,政府相關人士所釋放的積極政策信號,為實體企業注入了信心,促進資本向新型工業化領域的流動。
“文章精準地捕捉到了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聯儲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沈夏宜表示,“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表明國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把握先機的決心。”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新質生產力一定會是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領域焦點。”沈夏宜表示,產業變革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助力。一方面,資本市場可引導資金流入,驅動新型工業化順利推進。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多層次特征可以匹配新型工業化建設的不同階段,無論是初創期的風險資本需求,還是成長期、成熟期的多樣化融資安排。
協同推進重構傳統工業生產模式
“準確把握資本市場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途徑和要求。要深刻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方向。資本市場將繼續做好‘數字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具有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優質企業融資,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文章深刻揭示了未來工業轉型的核心方向。從本質上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推進是對傳統工業生產模式的重構,旨在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并實現可持續發展。”陸岷峰表示,當前,工業轉型面臨三大核心挑戰:智能化改造的高投入與回報周期長的矛盾,綠色技術應用的高成本與企業負擔的矛盾,以及數據要素流通與安全風險的矛盾。
陸岷峰表示,針對這些問題,資本工具的分層次應用至關重要。在基礎層面,可通過擴大綠色債券和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的應用,支持智慧園區和低碳工廠建設,降低融資成本。在核心層面,推廣“可轉債+對賭協議”模式,吸引PE/VC(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投資于工業軟件、AI質檢等關鍵領域。在生態層面,設立百億級產業并購基金,整合傳感器、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關鍵節點。
陸岷峰建議,證監會與工信部可以聯合建立“三化轉型白名單”,通過定增快速通道等政策手段,為達標企業提供精準支持。
王鵬說:“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綠色化發展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數據作為數字時代的新型生產要素,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王鵬認為,可通過以下方式促進促進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一是股權融資,通過股票市場為工業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支持,幫助企業籌集資金用于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和綠色化升級。
二是債券融資,發行綠色債券、智能制造債券等專項債券,為企業的綠色化、智能化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并購重組,通過資本市場的并購重組機制,促進工業企業的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推動行業內的優勝劣汰和協同發展。
四是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發揮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的作用,支持初創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
五是期貨市場,利用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為企業提供原材料價格鎖定、庫存管理等工具,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保障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
“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市場化金融工具都對促進中國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聯儲證券研究院研究員魏爭表示,一方面,由于新型工業化建設投入資金較大,投入期限較長,因此如低息貸款或專項貸款等政策性金融工具,能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支持高風險項目,同時可以起到引導社會資本的作用。另一方面,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綠色債券等市場化金融工具,同樣也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創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靈活的資金支持。
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是未來工業化的關鍵方向,資本是推動新興科技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周德文建議,要深化金融體制的改革,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以更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成長。
歐陽日輝則認為,新型的工業化主要還是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融合發展,之前是“5G+傳統行業”結合,現在所提到的是“智能化+傳統行業”融合,以及“AI+傳統行業”的結合。
“創新型企業中被資本扶持的企業,誰能夠真正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中做出成績,市場都在等待。”歐陽日輝說。
只爭朝夕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
“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面臨的外部環境和科技創新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既有實現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意識和意志,抓緊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吳清今年第二次提及了“只爭朝夕”的監管理念。1月23日,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有過類似的表示:“大事不過夜,更不能過年,所以我們只爭朝夕。”
2024年以來,在落實新“國九條”、形成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過程中,證監系統將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重要任務,扎實推進資本市場服務新型工業化的各項任務。
長平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長平投研主理人朱長征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認為:“資本市場(二級市場)與股權投資市場(一級市場),與我們所說的實體經濟本身已經是一個聯結體。”
“在資本市場助力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過程中,需重點關注并科學應對‘三大風險’,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陸岷峰介紹,這“三大風險”分別為:
一是應警惕資本脫實向虛現象。目前,私募股權基金對工業領域的投資占比僅為18%,明顯低于消費領域的32%,表明資本更傾向于短期高回報領域而非支持工業化的長期技術創新。對此,應通過優化稅收政策、實施“技術成熟度評級”等措施,引導資本流向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并限制概念炒作類IPO融資規模。
二是要防范估值泡沫化風險。例如,某工業機器人賽道的市銷率估值高達25倍,遠超國際合理區間的8-10倍,導致資源錯配甚至系統性風險。建議建立強制性ESG(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標準,將碳足跡和數據安全等因素納入盡職調查,并加強對高估值企業的動態監管,避免非理性投資。
三是需警惕重復建設與產能過剩問題。例如,光伏與鋰電池領域已現產能利用率低于60%的預警。建議試點“產業鏈穿透式監管”,動態監控龍頭企業的資本滲透率,防止產業鏈失衡,同時設立工業轉型平準基金,為企業在技術路線更迭期間提供風險對沖支持。
陸岷峰認為,需特別關注中小制造企業的融資可得性,以防止“鏈主通吃”造成生態失衡。通過構建以“技術評級、ESG披露、產業鏈監管和平準基金”為核心的“四維防控體系”,資本市場才能切實成為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堅實支柱。
王鵬提醒,在資本市場賦能新型工業化建設過程中,還要警惕過度投機和技術風險。一方面,警惕市場過度投機行為,防止資本市場泡沫化,維護市場穩定。另一方面,在推動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技術風險,如數據安全、系統穩定性等問題。
針對上述風險,王鵬從四方面給出建議:一是加強監管合作。證監會應與其他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合作,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二是推動創新發展。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三是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投資能力,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形成健康的市場文化。四是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加強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為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持。
歐陽日輝說:“今年,宇樹科技、DeepSeek等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電影市場《哪吒2》的火爆,以及前段時間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都表明證券市場、資本市場會更多為民營企業提供支持。”
歐陽日輝表示,只有真的了解企業的現代化進程,了解工業發展的未來方向,才能像理解任正非所說的:“那種無人領航,無人跟隨,整個前路一片迷茫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不斷的失敗,最后終于能夠找到一條相對來說成功的道路,這也就是技術創新。”
“從0到1,不斷的嘗試,有可能一無所獲,最終總有一條路是能夠走通的。這是創新的代價,其中也需要資本的持續扶持。”歐陽日輝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