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美國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即日起對全球所有國家的進口鋼鐵產品統一加征25%關稅,并表示相關要求“沒有例外和豁免”。經白宮官員證實,美國對進口鋼鐵加征關稅措施3月4日生效,標志著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升級。中國鋼鐵行業一位匿名分析人士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對中國而言,由于直接出口美國的鋼材占比極小,短期對鋼價影響不大,但市場擔憂后續關稅措施帶來的不確定性,情緒影響顯著。上海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認為,激活和激發國內需求,是鋼鐵行業下一步更好的選擇。
鋼鐵行業是“工業的骨骼”,比如造汽車、蓋房子、修鐵路,甚至生產洗衣機、電冰箱,樣樣離不開鋼鐵。上述鋼鐵行業匿名分析人士表示,當中國用氫能煉鋼探索零碳未來,歐盟以特種鋼綁定高端制造,美國卻仍在用20世紀的手段打貿易戰,這場鋼鐵博弈的終局或許不是誰擊垮了誰,而是舊秩序的瓦解與新規則的誕生。近年來,中國鋼材出口量雖有波動,但總體維持在較高水平。中國每年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量,其實只占國內產量的不到2%,就算美國市場徹底關門,對中國鋼鐵行業的影響有限,對中國鋼鐵企業來說成本上能扛得住。
前述鋼鐵行業匿名人士預計,美國加征關稅對中國直接出口美國影響并不大,但是或將對來自中國鋼鐵下游主要用鋼產品,比如工程機械、家用電器、新能源汽車等產品提高關稅。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首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強調,主要滿足國內需求是中國鋼鐵行業始終堅持的基本定位。特朗普加征關稅成了中國鋼鐵行業的“壓力測試”,逼著企業放棄低端產能,沖向高端市場;倒逼政策制定者加速行業整合,淘汰落后玩家。短期看,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陣痛難免;但長期來看,中國鋼鐵行業的生存邏輯早就不是“靠出口低價鋼”了。
中國鋼鐵行業真正的挑戰,在于自身能否完成“三個轉身”:從“量大管飽”到“質優價高”:把高端鋼的比例從現在的30%提升到50%以上;從“燒煤煉鋼”到“綠電煉鋼”:用清潔能源打破“高污染”的緊箍咒;從“單打獨斗”到“全球布局”:在東南亞、非洲建廠,繞開貿易壁壘。
前述鋼鐵行業匿名分析人士分析,2025年,中國鋼鐵大概率會呈現另一番景象:出口量或許少了,但賺的錢更多了;工廠數量少了,但技術含量更高了,而且三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一是國內市場,自己就是“壓艙石”。中國一年消費全球一半的鋼鐵,其中基建、房地產、汽車三大領域就能消費大部分產能。未來幾年,老舊小區改造、5G基站建設、新能源車爆發,都會持續拉動內需。二是高端鋼,才是“硬通貨”。過去中國鋼廠出口的多是粗鋼、螺紋鋼,利潤薄如刀片,如今寶武、鞍鋼等巨頭已經在高端領域殺出血路,比如電動汽車用的“無取向硅鋼”,中國占了60%的份額。三是綠色轉型,逼出“新活法”。鋼鐵行業是碳排放大戶,碳達峰倒逼鋼廠必須轉型,2025年電爐煉鋼、氫能煉鐵等技術會大規模鋪開。環保成本雖然高,但一旦過關反而能甩掉一批海外競爭對手,比如歐美鋼廠的設備老舊,改造起來比中國更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