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被視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獨特標識。作為眾多文化形態的一種,工業文化是在工業發展進程中衍生、發展而來的。我國積累了豐富的工業文化資源,如何利用好、傳承好這部分文化資源,對于建設文化強國、激揚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寧波的工業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近年來,寧波著力鍛強工業“硬支撐”,挖掘提升文化“軟實力”,煥發工業文化“新活力”。
2024寧波工業文化嘉年華舉行,集中展示“寧波制造”新產品、新設計(央廣網發主辦方供圖)
從古港船塢到現代工業的千年傳承
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文明遺跡中,先民“構木為屋”,創造了原始的榫卯結構,同時出土了大量的骨制工具,反映了寧波這片土地上與生俱來的工匠精神。
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唐宋時期就已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陽明思想和浙東學派為寧波工業文化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基因。明代思想家、寧波先賢王陽明提出“四民異業而同道”,這一觀念的提出,意味著士、農、工、商在“道”的面前獲得了完全平等的地位。
作為浙江省最早的商埠,早在二十世紀初,寧波就孕育了順記、和豐、甬耀等老字號工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寧波各大工業局下屬單位創造了許多名牌產品,如寧波動力機廠的柴油機、撲克彩印廠的敦煌牌撲克、寧波卷煙廠的大紅鷹卷煙等。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電力、化工、醫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輕工、食品加工以及冶金建材等產業門類在寧波全面發展。
而寧波商幫憑借著專業、創新、拼搏,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創造了中國工商業領域100余個第一。如第一艘商業輪船、第一家機器軋花廠、第一家商業銀行等,為中國工業的萌芽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也留下了寶貴的“甬商精神”。
從“繡帶”到“秀帶”寧波工業遺存加速煥新
“和豐紗廠錠子響,太豐面粉灰塵揚,永耀發電燈籠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煙囪可憐相。”這是當時寧波一首流傳甚廣的民謠。在百廢待興的年代,“三支半煙囪”可以說見證寧波近代工業的發展。
“寧波工業遺存煥新記”圖片展局部(央廣網發主辦方供圖)
甬江畔的和豐紗廠,在1913年便已成為浙江省第一紗廠。1998年5月,隨著寧波市紡織工業的大規模重組,和豐紗廠等40多家市屬國有紡織企業重新整合,和豐紗廠由此完成自己的使命。2007年,為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步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寧波市政府充分考量和豐紗廠地處三江口的優越區位,尊重和豐紗廠的主體結構及特性,保留了老廠房、小洋樓等工業建筑及格局,結合現代元素規劃建設和豐創意廣場,并以“和、豐、創、意、谷”為廣場五棟主建筑命名,再現了和豐紗廠深厚的歷史底蘊。2011年10月20日,和豐創意廣場正式開園。百年和豐以保護性開發的方式完成作為工業企業的蛻變和升級。
2021年,寧波和豐紗廠入選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成為寧波首個國家級工業遺產。時光荏苒,如今的和豐創意廣場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創新平臺之一。事實上,一大批工業文化遺產,見證著寧波工業發展的歷程,傳播著優秀的精神文明力量。如今,越來越多印刻著城市發展的足跡,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的老廠房、老建筑,搖身一變成為創意園區、城市地標,釋放出發展新活力。
文化驅動下的企業創新力量
今年是雅戈爾創業45周年。從1979年戲臺下的青春服裝廠起步,45載崢嶸歲月見證了中國服裝工業的興盛,也記敘著中國第一男裝品牌由寧波崛起的傳奇。李如成說。“雅戈爾要持續發展再活一百年、兩百年甚至更久,就必須依托文化的力量,這樣才能使品牌傳承、企業長青。”
甬企方太是一家備受矚目的企業,它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高品質和市場份額上,更在于其獨特的企業文化——方太文化,這種以人為本、卓越創新的文化理念,為方太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寧波的海天集團以“務實、開拓、創新、持恒”,引領著企業一次次抓住發展的機遇、做大做強。而在亞運會大放異彩的大豐實業,近些年以文化為魂,讓大豐“智”造之花開遍世界。事實上,寧波引導企業將文化融入研發、生產、創新管理的各環節,打造了一批卓越績效、追求高端品質的“名品”,培育了一批具有技術和服務優勢的“名企”,培養了一批具有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名家”。
“寧波工業遺存煥新記”圖片展吸引市民駐足觀看(央廣網發主辦方供圖)
在新時代背景下,寧波企業家們正積極推動工業文化的創新發展。2023年底在寧波舉行的工業文化發展大會上,寧波企業家發起“新時代工業文化創新發展寧波企業家倡議”,旨在承千年文明命脈,興“寧波商幫”之名,為弘揚中國工業精神、推進新時代中國工業文化發展貢獻寧波力量。
寧波將繼續傳承弘揚工業文化精神,推進工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工業文化發展載體,加強工業文化保護利用,將工業文化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工業文化的軟實力,賦予新型工業化以更加深厚的文化支撐、價值引領和精神力量。(記者俞燁 通訊員錢玉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