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二位從哪兒來?
“北京。”
“怎么想到來這兒的?”
“抖音里刷到多次,朋友送的大同文創圖冊里也有井下探秘游的介紹,反正交通方便,就來了。”
“感覺怎么樣?”
“天氣是冷點兒,但空氣很好。煤炭博物館、井下探秘游都去了,有些好東西,值得來。等暖和的時節再來,上山去看看果樹、棚戶區遺址等。”
初冬時節,筆者在位于山西大同的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食堂里,偶遇一對來此旅游的夫妻,有了以上這番對話。該公園食堂布置簡潔,在這里花20元就可吃到三菜一湯的當地美食。
2024年,《黑神話:悟空》帶火了山西旅游業。攜程旅行發布的《2024年國慶旅游消費報告》顯示,在熱門旅游目的地中,大同成為旅游訂單量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之一。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是游客去大同旅游必打卡之地。憑借與云岡石窟隔河相望的地理優勢,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亮出井下探秘體驗、能一覽云岡石窟全貌的觀佛臺等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項目,不負眾望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以來,客流量同比增長23.3%,“十一”假期日客流最高突破1.2萬人次。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在大同市以西12.5公里處,依托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晉華宮礦建設而成,是全國首批建設的28個國家礦山公園之一,也是我國煤炭行業較早開啟文化旅游轉型的典型。
作為一個以工業遺跡為核心資源的旅游景區,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走出了一條怎樣的探索發展之路?
晉華宮井下探秘游,你從哪里來?
晉華宮礦曾先后有過晉華宮小井、馬武山小井、晉華宮大井、南山井4個井口。晉華宮小井和馬武山小井分別于1966年和1985年封閉停產。此后,晉華宮大井與南山井成為該礦兩個主力生產礦井。
進入新世紀以來,1956年投產的晉華宮礦面臨資源縮減、開采難度增大、成本增加等很多老牌能源企業遇到的共性問題,轉型發展問題被擺上日程。
晉華宮礦轉型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交通便利,依傍著寬闊的十里河,隔河便是炙手可熱的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
新世紀繼往開來,思想的火花碰撞出能源企業更多的轉型希望。晉華宮礦的干部職工針對轉型發展展開了一場大討論。作為一個多井口開采的礦井,能不能利用其中一個井口搞“井下旅游”,讓游客深入幾百米深的地下,看看煤炭的形成、開采、運輸過程等?
彼時,國內的工業旅游剛剛興起,但仍停留在“進廠參觀展示墻,流水線、購物店一日游”階段。游覽形式單一,缺乏體驗性,很難引起游客的游覽和消費興致。
由于煤礦作業的特殊性,不經嚴格的安全培訓和得到相關證件無法下井,因此煤礦井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相當神秘的。如果將開采后的井下工作面改造成“井下旅游工作面”,對游客群體的入井限制會大大降低,包括女性、老人、青少年、兒童等在內的普通游客都可以入井,能極大地滿足游客下井體驗的獵奇心理。這個點子一經提出,就得到從礦領導到基層職工的廣泛認同。
2004年,晉華宮礦開始建設井下探秘游項目,由該礦總工程師帶領一隊技術人員設計出圖紙,反復實地測量、考察。按年代和采煤方式的演進,在原始采煤展區安放刨煤、背炭等人物塑像;在綜采工作面展區,介紹現代化采煤設備和采煤工藝。在這里,游客能近距離感受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煤炭工業的巨大發展進步。
前來視察的相關領導對晉華宮井下探秘游給出“中國第一,亞洲唯一”的高度評價。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前來報道。2005年,“晉華宮井下探秘游”獲得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稱號。
有了一定的聲譽,井下探秘游出現在聚光燈下,開門迎客。游客紛至沓來,有120人的考察團,有專程到井下接受教育的青少年,還有來井下為女兒辦“圓鎖”(為年滿12周歲的孩子辦的一種地方特色生日儀式)的家庭……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4年底至2005年初,我國決定借鑒國外的經驗做法,投資建設國家級礦山公園。晉華宮礦依托井下探秘游項目,申報建設。2005年8月,經層層篩選評議審定,晉華宮礦獲得國家首批礦山公園建設資格。
在國家礦山公園建設中尋找出路
2009年6月,晉華宮礦關閉了南山井,國家礦山公園的建設大幕開啟。
當時,工業旅游是個新生事物。煤礦和旅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業,礦山公園的建設者們邊建設邊摸索,力求提升景區的觀感和體驗效果。
2012年9月,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并于2013年6月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該公園建設總面積32.9萬平方米,由大同煤炭博物館、晉華宮井下探秘游、煤礦工業遺址區等八大景點組成,是一個集煤炭歷史、工業遺跡、綠色礦山、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工業旅游景區,也是目前國內情景最真實、系統最完整的煤炭礦井旅游景區。
八大景點各有千秋。煤炭博物館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共有煤的形成、開采、煤企發展等五大展區。展區內注重趣味及觀感,5D影廳、引入聲光電技術的仿真恐龍,以及恐龍蛋化石、煤炭形成過程中的植物化石等珍貴實物,應有盡有。鎮館之寶是出土于口泉溝煤礦的長5.7米的貓眼鱗木化石,為目前國內已發現最高的此類化石。館內還有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長處3.2米、最寬處1.68米、最高處1.76米的侏羅紀時期煤塊。
晉華宮井下探秘游作為景區核心,在156米深的井下,揭開煤炭形成和開采的神秘面紗,讓游客真實感受形成于1.4億年前的侏羅紀煤田。為避免工業旅游同質化現象,景區建設者們下足功夫:150余根上世紀60年代井下使用過的“摩擦式金屬支柱”、1956年開始使用的“康拜因采煤機”等,都是晉華宮井下探秘游的特色。景區工作人員在編寫講解詞時也煞費苦心。他們請來有豐富經驗的礦工帶著講解員在井下一次次熟悉情況、掌握常識,十多名講解員各自寫好講解詞后請礦工師傅指點修改,力求講解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形成獨特的講解風格。據景區負責人介紹:“講解員是景區服務的重要一環,講解水平、與游客互動交流的能力等都會影響客流。因此,我們每季度都進行考核,根據講解詞優劣、講解標準程度評選星級講解員,提升服務水平。”
講解員陳欣介紹:“井下探秘游游覽時長1小時至2小時,旺季時我們最多一天能下4次井導游講解。我接待過年紀最小的游客僅5歲,下了井好奇地問個不停,也接待過因為下井后感到害怕拉著我的手堅持參觀完全程的中年大姐。游客里有從新疆過來的,也有從海南慕名而至的。”當筆者問及有沒有外國游客時,陳欣干脆地回答:“有,而且不少,他們一般跟隨旅行團而來。我曾好奇地問過他們來自什么國家,美國居多,也有少部分來自非洲,還有奧地利的。我們日常有英語學習課,同事間也會相互交流,提升英語口語水平。”
幾乎每一位來過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的游客,都對材料井絞車平臺那面礦工萬歲群像墻記憶深刻。上面有132位具有代表性的礦工人物照片,包括全國道德模范歐學聯、感動中國的礦工陳氏四兄弟,以及煤礦各條戰線上涌現出的勞模和優秀礦工等。他們是平凡又偉大的煤礦工人的代表。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也是矸石山治理改造的典范。站上公園37米高的觀佛臺上,可一覽云岡石窟全貌。這里也成為該景區的又一亮點。更讓游客驚異的是,他們腳下的棧道、臺階,以及這里的每一棵樹,都是曾經伴有自燃、污染風險的矸石山治理后的成果。
景區內各個景點各自獨立又相互照應。景區充分利用煤礦原有的設施設備,修舊如舊,突出煤礦特色。例如,一架由加拿大1913年生產的大滾筒絞車被從煤峪口礦運抵礦山公園,放置在工業遺址處一間特制的玻璃鋼架構絞車房供游客參觀。游客還可登上高高的木棧道,看大秦線上的運煤專列馳騁而過。景區內的秋千被設計成井下猴車的式樣,舊時使用的礦車“偏安一隅”,蒸汽機車頭、鍋爐房、大煙囪都充滿年代感,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均可在此找到情感寄托。
為煤礦工業游謀劃美好明天
除了特色旅游資源,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逐年上升的客流量離不開科學有序的管理。2019年之前,景區由晉華宮礦維護管理,之后由集團文旅公司托管。為了實現對景區更好更專業的運維,2021年6月,晉能控股煤業集團經內部重組,成立了晉泰新業企業管理公司,并與之簽訂文化旅游資產專項托管協議。晉泰新業企業管理公司下設晉泰新業文化旅游公司,全面負責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的管理運營。
晉泰新業文化旅游公司先后制定出臺培訓管理、景區投訴處理、講解員服務規范流程、講解員季度考核等多項制度,以專業規范的運營滿足園區發展需要。
隨著景區知名度的提升,客流量也逐年攀升。近年來,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緊跟旅游產業潮流,推出“煤炭糖”“煤礦乃心虎兒”“蒸汽機車冰箱貼”“礦山生活刺繡”等文創產品,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日銷售額最高達1.5萬元。在大同市2023年4月舉辦的晉冀蒙文旅推薦會上,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完成最高一筆20萬元的銷售訂單。
同時,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開發出煤炭文化及煤炭科普教育相關課程20余種,制定“4+1+1”特色教學課程,制定了“晉華宮井下探秘游+大同煤炭博物館+云岡石窟+萬人坑遺址紀念館+礦工大講堂+煤矸石雕刻”等12條研學路線。與大同市研學基地、大同市教育局及中小學校協作,開展大同市中小學研學教育活動。2021年以來,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累計接待研學團隊4.5萬余人次,其中港澳臺及國外友人千余人,實現收入百萬元以上。
2021年至今,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累計接待游客百萬余人次,營業收入達1345萬元。其中,2024年以來,客流量同比增長23.3%,國慶假期日客流最高突破1.2萬人次。晉華宮井下探秘游獲得“全國青少年傳統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科普教育基地”等眾多“頭銜”,并先后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第二十一屆亞洲旅游業金旅獎”“全國首批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十大新銳景區”等殊榮。
十年磨一劍,來時路上的不斷摸索換得今日景區的繁盛,而探索工業旅游的創新發展,因地制宜、盤活資源的路還在繼續。
晉泰新業文化旅游公司最新發展規劃中提到: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的市場定位為云岡石窟景區服務配套景區,要全力優化運營,在完成2023年首次實現項目招商400萬元的前提下,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擬建設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太空艙休閑旅居項目、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址區廠房改造等7個項目,進一步豐富景區多樣化游玩與體驗;在現有研學品牌合作的基礎上,積極與多方溝通協商,逐步豐富研學課程體系,并通過與大同大學等高校開展學術合作,搭建文化旅游產業人才孵化平臺和創新平臺,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023年,晉泰新業文化旅游公司攜手中露贏旅居休閑(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2024年10月,又攜手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與中露贏股份,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露營地高爾夫研學旅游指導師培訓班。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依托工業生產場所、生產工藝和工業遺產開展工業旅游,建設一批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將繼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嘗試,探索新業態,擴大影響力,將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著力打造成工業旅游的旗幟,讓更多人了解煤礦、關注煤炭企業。
工業旅游創新玩法
01趣味科普
一般意義上的參觀展覽館的確能夠吸引一部分游客,但很難讓游客長時間逗留。在工業博物館的基礎上,融入趣味科普元素,能明顯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例如,青島啤酒廠將百年老廠房改造成博物館,歷史文化區講述品牌百年歷史,生產工藝流程區展示高新生產流程,多功能區提供啤酒品嘗等服務。從了解歷史到觀看生產流程再到品嘗實物,增強了整個游覽活動的趣味性,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并更好地宣傳品牌。
02沉浸體驗
“聽過不如看過,看過不如干過”。讓游客親身體驗、動手參與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可以加深游客對工業生產的認識。例如,在鋼鐵車間,可以讓游客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加工鑰匙扣等小飾品;在面包廠,可以讓游客動手制作面包、餅干等;在廢棄的礦坑里,可以讓游客穿上工作服,體驗一回當礦工的感覺;在中藥博物館,可以讓游客親手配制一劑中藥、制作一個中藥香囊等。
03創意空間
在保留原有工業遺址建筑格局的同時,可以進行合理改造和空間利用,引進網紅餐飲、酒吧、花藝體驗、時尚買手店、畫廊等,打造攝影體驗、繪畫寫生基地和匠人手作工坊等,不定期舉辦展覽、表演、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借助文創產業形成網紅打卡點。
04戶外拓展
在利用工業廠區的同時,可以拓展外圍空間,形成“工業科普研學+戶外拓展體驗”模式。例如,杭州霍普曼電梯有限公司以電梯生產為基礎,開發生產觀摩、乘梯安全、科普教育、文化展示、垂釣采摘、餐飲燒烤、體育拓展、研學旅行(冬夏令營)、親子娛樂、真人CS、水上闖關等系列產品,在工業參觀的同時,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戶外拓展體驗。
05時尚秀場
改造工業遺址,打造時尚秀場。例如,751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前身為北京正東電子動力集團有限公司(751廠)的廠房。如今,該廣場推出751國際設計節、751漢文化節、宇宙工廠、Drama一夏·首屆北京戲劇嘉年華等原創文化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