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精神要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由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關心支持,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衢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衢江區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衢江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承辦的“浙江文旅大講壇”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座談會,于2024年11月22日在浙江衢州召開。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四川、甘肅、山東等全國各地文化和旅游領域的專家學者,浙江省旅游協會、浙江省旅游景區協會等行業協會負責人,網易、大豐、橫店等企業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空間、新模式。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程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袁藝,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喻靜,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校長杜蘭曉,衢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朱芝君,衢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紅萍,以及各省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負責人、相關高校專家學者、知名文旅企業代表等出席會議。會議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相華主持。
程鋼強調,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是破解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文化創新發展的主動選擇。希望專家學者們通過座談交流,就如何找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經驗,如何推進文化和科技在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等議題,擦出更多火花、貢獻更多智慧、啟迪更多思考。真正在文化和科技領域,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貢獻。
袁藝指出,浙江與四川是東西部協作對口省份,未來兩省文旅部門更應以此為契機,在文旅和科技融合方面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探索數字文旅新場景、沉浸式體驗新路徑、文旅消費新供給、文旅產業新增量,更好敏銳捕捉新趨勢,以數字文旅新動能實現互利共贏,努力開創兩省文旅工作新局面。喻靜認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和文化研究者,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中,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在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杜蘭曉在致辭中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以科技創新塑造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在此大背景下,圍繞重大戰略、著眼學術前沿、立足文旅實踐,依托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浙江北大數字文化和旅游聯合中心等平臺,探索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有效路徑,積極開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行業統計和旅游大數據監測分析、承擔省科技廳“尖兵”“領雁”攻關計劃、研發數字賦能行業新產品等,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發展貢獻浙旅力量。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座談會上,敦煌研究院二級研究員吳健作《數字敦煌的構建、創新與發展》主題演講,他從莫高窟數字化保護的攻堅歷程、創新模式、關鍵技術與重要成果四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充分展示了“數字敦煌”品牌在科技與藝術高度融合上的創新成就,并強調了其在推動敦煌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方面的巨大貢獻。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副院長、AI中心常務副主任、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策展人于朕作《借假修真,以幻制幻》主題演講,他指出數字藝術內容創作生產,是一個龐大的視聽體系和幻覺工業,其生產力和創造性張力遠超數字孿生和虛擬現實范疇,未來將通過身體現場、虛擬場域和感知交互的多維幻覺制造,重新定義人類感知邊界。華院計算股份有限公司文旅事業部總經理、北京市文物局文博智庫專家、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孫德列在《凝望文旅融合的原點》主題演講中,從物質與精神雙重層面深入探討了人們旅行需求的本質,他指出旅行所呈現的在地文化差異化和體驗場景差異化,是游客主動“抗拒時空壓縮迫害”、打破日常理性邊界的一種方式。座談會議由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旅游科學》雜志主編張宏梅教授主持。
圓桌對話。主辦方供圖
隨后,由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林凡軍主持的“1+6”圓桌對話,圍繞“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路徑”主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交流。來自衢州超麒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網易數智公共服務發展部、浙江大豐數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橫店影視城有限公司規劃創意部、杭州鯤游文旅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6家企業代表,結合自身發展與實踐經驗,依次分享了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現實路徑。
下午,與會專家學者在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周琪、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科研處處長朱倩倩、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長牟元義等學術召集人帶領下,繼續圍繞科技賦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旅+”“+文旅”多維融合創新、公共文化共同體建設新路徑、演藝新空間多元拓展、“視聽+文旅”發展新模式五個子議題,深入開展分組討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