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35.48億元,同比增長1.6%。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工業投資累計完成1225.66億元、同比增長12.8%,高于廣東全省增速3.7個百分點。
打開廣東地圖,佛山位于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連珠海,毗鄰港澳。佛山聚集了美的、格蘭仕、碧桂園、萬和電氣、東鵬陶瓷、箭牌衛浴、蒙娜麗莎、海天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近年來,手握制造業的一張名片,佛山市政府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而另一張名片,則是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無論是先進制造,還是文化旅游,佛山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綠色制造”走向世界
11月5日,佛山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前三季度佛山市地區生產總值9335.4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84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5087.02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4074.62億元,同比增長2.2%。前三季度,佛山市工業投資增長12.8%,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8.0%。制造業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長15.5%。
截至10月,佛山有714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占比超70%,較去年提高12個百分點。佛山已累計擁有國家“數字領航”企業2家、“燈塔工廠”2家、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廠73家、示范車間198個、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超百個。
制造業是佛山發展的當家之本,更是佛山經濟的頂梁柱。近年來,佛山聚焦“綠色工廠”等主要抓手,深入推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截至今年上半年,佛山已建成綠色工業園區2個、綠色工廠56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17家。
其中,陶瓷行業是佛山制造綠色化轉型的縮影。改革開放初期,佛山陶瓷行業崛起,南莊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建筑陶瓷生產基地,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也帶來了較大污染。隨后的十余年里,佛山不斷推動陶瓷行業升級設備、改進工藝,實現綠色化生產。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綠色工廠名單,佛山5家企業入選,其中就包括龍頭企業蒙娜麗莎,其是佛山制造業綠色化轉型的生動案例。
不久前,蒙娜麗莎集團全球首條陶瓷工業氨氫零碳燃燒技術示范量產線正式投產。這一技術開啟了氨氫燃料在工業領域量產應用的先河,實現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并直接降低了76%的碳排放量,為行業樹立了一個零碳生產的新標桿,也為我國氨氫融合新能源技術應用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數據積累。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蒙娜麗莎氨氫零碳燃燒技術師范車間看到,整個生產過程井然有序,機器取代了大部分的人工。蒙娜麗莎研發技術員程海龍告訴記者:“該項工藝在陶瓷工業中是全球首創,采用氨氫零碳燃燒技術生產,年產量150萬平方米,燃料成本是天然氣的2.3~2.5倍,在燃燒環節可實現零碳排放。”
從綠色建筑到綠色生活用品,佛山加快了多產業綠色發展的步伐。記者了解到,去年溢達集團研發的活性染料無水染色技術成功在佛山高明實現工業化量產。該項技術歷史性地實現了染色過程零用水、零用鹽、零排放,是世界范圍內的一大創新,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組評定為“國際領先技術”、行業首創技術,為中國乃至全球紡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探索了新路。
產業綠色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佛山城市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河清岸美、轉角見綠的佛山從藍圖走進了現實。優美的環境也為佛山旅游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鄉土人情”走進人心
既有制造實力雄厚的產業優勢,也有地道粵菜佳肴的美食優勢,還有嶺南水鄉勝地的生態優勢,這座城市一定是佛山。
近年來,佛山市政府為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以非遺傳承為切入口,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打造全民狂歡的消費新業態。2024年,佛山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激活粵劇文化、功夫文化、龍舟文化、龍獅文化、陶藝文化、工匠文化、美食文化、秋色文化、祖廟文化、忠義文化等佛山“十大傳統文化”,擦亮歷史文化名城品牌。
一張樸實的餐桌,10個人圍坐在一起,少則50圍多則1000圍,同時開席。11月16日,記者第一次感受了“龍船飯”,沒有人喊開始,上菜就起筷,在人山人海的禮堂,佛山最具特色的美食以最熱鬧的方式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
“凡出龍船之所曰埠。斗得全勝還埠,則廣召親朋燕飲。”這種宴飲,珠三角人就稱為“食龍船飯”。在佛山,吃龍船飯就像吃年夜飯那樣隆重而熱鬧。
不單是飯菜好,還要寓意好。一飛沖天(燒肉拼燒鵝)、鴻運當頭(鴻運四杯雞)、節節高升(美極羅氏蝦)、萬事勝意(順德清蒸魚)、五谷豐登(五彩龍舟飯)等12個菜式,每個菜從選材到寓意,都與龍舟文化緊緊相扣。
如果說“食”最能體現佛山的風俗人情,那么“穿”則體現佛山的匠心工藝,在佛山有著一種獨特的紡織技術——香云紗。香云紗最早起源于宋代,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絲綢面料,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香云紗如何制作?用一句話來說那便是“三蒸九煮十八曬”。從二經絞羅織線成布到用薯莨汁反復浸泡、在驕陽下曝曬、用珠江口特有的河泥涂抹等獨特步驟,每一步都助力香云紗成為有生命張力的絲綢。
以文化賦能鄉村,位于西樵山南麓漁耕粵韻文化旅游園的香云紗基地積極打造集生產、染整、加工、展銷、私人定制、品牌孵化為一體的香云紗全產業鏈,助力香云紗向世界演繹“非遺美學”。
以歷史人文、功夫文化、自然景觀和美食文化為代表的多重優勢和資源是佛山打出的“首發牌”,“制造+文旅”產業聯動成為佛山發展的下一風口。佛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產業基礎,既孕育出了家電、家具、陶瓷、建材等萬億級泛家居產業集群,也形成了以珠寶玉器為代表的重點文化產業,一起構成了“2.0”時代的佛山“制造+文旅”產業發展新賽道。
16日,記者走訪了被譽為“中國四大玉器市場之首”“玉鐲之鄉”的平洲玉器街,琳瑯滿目的翡翠映入眼簾。據了解,這里不僅是中國最大的玉石毛料交易市場,還是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擁有涵蓋玉石拍賣、設計定制、批發銷售、檢測服務等完整產業鏈。如今平洲玉器街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還是全國最大的翡翠直播電商基地。
與新消費相結合的旅游場景推動佛山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從2024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今年1—9月,佛山接待國內外游客4557.40萬人次,同比增長8.50%;旅游總收入466.55億元,同比增長17.49%。
佛山市委書記唐屹峰表示,要突出特色優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旅游目的地,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佛山現代化建設。做好“旅游+”的文章,推動旅游業與千行百業相互賦能,用科技創新促進旅游供給迭代升級,持續增強旅游產品吸引力競爭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