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內蒙古深入實施研發投入攻堅行動,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11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暨自治區黨委科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呼和浩特舉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黨委科技委員會主任孫紹騁認為,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圍繞促進科技創新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實施了科技“突圍”工程,推動區域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同時也清醒認識到,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仍是內蒙古發展的突出“短板”,需要集智聚力加快把這塊短板補上來。一是希望各位委員多為內蒙古科技創新發展支高招、獻良策,幫助內蒙古前瞻性謀劃科技發展方向,制定科技發展規劃,指導實施好科技“突圍”工程。二是希望各位委員通過幫帶加強與內蒙古的科研合作,同時多傳授先進經驗理念、機制模式,幫助內蒙古提升科技研發和管理服務水平。三是希望各位委員充分發揮視野宏闊、聯系廣泛的優勢,引薦更多高端人才、研發團隊來創新創業,推動更多科研項目來落地發展,促成更多科研成果來轉化應用,帶動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向內蒙古集聚。
內蒙古努力營造產業創新發展新生態
當前,內蒙古全區上下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件大事,闖新路、進中游,發展勢頭非常好。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內蒙古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11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主持召開政府常務會議暨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會議,研究貫徹落實《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為牽引,把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節能降碳和循環利用融合起來,細化量化指標,加強宣傳指導,加快綠色轉型,特別要對照自治區黨委部署的改革任務,分兵把口抓緊研究,成熟一個推出一個,盡快結出更多實果。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金豹表示,內蒙古改革的探索性、有效性需要精準有效的政策支撐。一是堅持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主線,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建設。首先,推動出臺內蒙古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實施意見及一攬子配套行動方案,構建了“1+7”政策支撐體系。推動重點行業穩增長政策落實落地,認真落實稀土、焦化、鐵合金、鋰產業、永磁電機替代、鋁產業等系列政策,不斷增強政策體系對產業發展的支撐性和適配性。其次,健全促進傳統、新興、未來產業“5+5+6”協同發展機制。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組織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加快焦化、鐵合金等行業整合重組,高標準、高水平承接引進先進高載能產業。加快壯大新興產業,持續完善常態化精準招商和重大項目推進協調機制,積極謀劃導入“總部型”經濟,提升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發展水平,推動“139”先進制造業集群擴規升級。開展未來產業謀篇布局,抓緊制定促進未來產業發展指導性文件,推動落實低空經濟破題開局。
二是堅持以創新發展為根本動力,著力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面對產業發展變革中的新問題、新挑戰、新困難,堅持以科技創新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努力營造產業創新發展新生態。研究制定內蒙古新技術產業化應用指導目錄,提出新材料、電子信息制造等領域58個先進技術方向。強化創新平臺支撐,累計創建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259個、自治區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6家、自治區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個。加大首臺套、首批次培育力度,累計認定技術裝備首臺套及關鍵零部件項目231個、新材料首批次項目106個。
三是堅持以企業為中心的根本方向,著力優化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以優生態、強信心為導向,著力構建服務園區、企業發展新機制。深化工業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抓好高水平工業園區創建,強化園區功能定位、考核評價、績效獎勵,積極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提升工業園區綜合實力和發展活力。健全服務工業企業發展機制,深入實施誠信建設工程和政策落地工程,常態化落實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機制,穩步擴大專項資金“惠企直達”覆蓋面,深化落實政金企對接、產供需對接、產教融合等服務機制,為企業發展強信心、增動能。2024年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004戶,提前完成年度預期目標,比年初凈增225戶。
內蒙古成為西部創新轉型的典型
內蒙古切實把政策紅利變成現實生產力,全區經濟保持穩定運行態勢。在相約進博·2024內蒙古投資環境推介會上,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華瑞鋒表示,內蒙古積極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出臺支持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政策,提出“9大優勢型、5大潛力型、3大前瞻型”未來產業發展的總體方向。未來,內蒙古將以更大力度優化完善制造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要素保障體系,努力打造產業發展“新生態”、營商環境“新高地”,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與內蒙古攜手,擁抱創業“大草原”,發現投資“新藍海”,共創產業“新未來”。
王金豹強調,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堅持以系統觀念為根本方法,健全行業治理體系建設,智改數轉、綠色低碳等整體協同推進中必須堅持一致性的系統觀念。一是研究制定內蒙古工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加大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開展自治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以點-線-面推動全區數字化轉型。全區累計支持數字車間(智能工廠)92個,全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55.4。二是研究制定內蒙古工業綠色化發展行動方案,通過有序退出煉鐵、煉鋼、鐵合金、電石、焦炭等限制類產能,騰出用能空間70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多萬噸;支持企業應用先進技術實施節能節水技術改造,水泥、陶瓷、甲醇、多晶硅、銅、鉛、鎂等15個產品能耗指標達到國家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重點行業能效水效水平顯著提升。
2024年,全國“兩新”政策實施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積極用足用好國家支持政策,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一是強化政策宣貫,推動全區工業領域企業及時了解國家政策,為更大爭取國家支持打牢基礎。在全區組織召開乳業、稀土、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現代裝備制造、鐵合金、有色金屬等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會以及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政策宣貫活動,推動全區各地加強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項目儲備。二是爭取國家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項目,共組織申報了2個批次245個項目,其中42項目通過工信部審核,貸款額度113.9億元,12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項目獲得國家超長期國債3.676億元。三是爭取工業領域“兩重”項目,共組織申報2個批次22項目,13個項目獲得國家超長期國債2.5923億。
實際上,內蒙古立足“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這一戰略定位,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集約集聚發展,制造業領域打造形成了稀土、有色金屬、新能源裝備、新型化工、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集群。下階段,內蒙古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落細各項政策舉措,抓好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將更加強化工信擔當,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下功夫、在提升產業韌性上做文章、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上見實效,以“釘釘子”精神不折不扣完成各項改革任務,以深層次改革助推全區工信領域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實踐在全區工信系統走深走實、見行見效。根據《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在排名上升的8個省份中,內蒙古成為西部創新轉型的典型,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第24位,與2023年相比提升4位,進步十分明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