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唐山馬拉松舉行。正所謂“跟著賽事去旅行”,眾多跑者來到這座“英雄城市”,有一處必去的“打卡點”——啟新1889文化創意產業園。它是由我國第一座水泥廠(啟新水泥廠)核心區更新改造而成。經過多年發展,這里已經成為集工業旅游、工業遺產保護、文化創意、休閑時尚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工業遺產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當人們置身園區之中,耳畔或許總會響起那首熟悉的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蓋成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鐵路煤礦,改造得世界變呀么變了樣。”如今,我國已建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這足以讓父輩們為之自豪。可以說,工業遺產不僅是幾代人揮灑青春熱血的地方,而且記錄著企業創新發展的奮斗歷程,更承載著中國制造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記憶,不應被人們遺忘。
啟新水泥廠這樣的工業遺址成功轉型,是我國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國家工業遺產認定試點工作。2023年,《國家工業遺產管理辦法》頒布,明確支持利用國家工業遺產資源,開發具有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與科普教育、特色產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旅游項目。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通知,公布第六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首鋼石景山廠區等37個工業遺產上榜,再次引發人們對用好和保護好工業遺產的關注。
用好和保護好工業遺產,探索各具特色的發展方式是重要原則。以首鋼石景山廠區為例,曾經鐵水奔流的高爐換了種方式延續熱度,首發首秀首展活動和慕名而來的游客接踵而至;原來的鋼鐵構筑物搖身一變成為炫酷的文旅空間,為廣大市民增添了城市度假新去處。今年“十一”假期,北京石景山首鋼園舉辦了WTT中國大滿貫賽事。假期前6天,共有7.3萬名觀眾走進場館觀看比賽,5.8萬人來到大滿貫公園,賽事票房總收入近6000萬元,帶動首鋼園區銷售收入超2900萬元。
當然,從各地實踐來看,有些問題也當重視起來。比如,市場回報欠佳。部分地區雖然把工業遺產作為工業旅游項目進行投資開發,但盈利的模式單一,大多采取的是免門票或者低價門票的方式,周邊配套的特色產品開發不足,使園區盈利效果受到極大制約。又如,價值挖掘不夠。部分工業遺產園區,忽視對其歷史資料的研究、輕視對其內涵價值的挖掘,存在盲目開發利用的現象,破壞了工業遺產的系統性、完整性。在工業旅游方興未艾的背景下,對于各地來說,把握發展機遇,讓工業遺產“活”下來后,如何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植入、高科技技術利用、節日活動策劃等元素,使工業遺產“火”起來,還要進一步科學謀劃。
工業遺產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里有城市旅游的“新商機”,還有經濟轉型的“突破口”,更蘊含著在工業化進程中積淀的文化與精神。曾經,一代代建設者投身工業、矢志報國;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裝備制造、“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工作中,銳意開拓創新。精神代代相傳,中國工業發展的故事,更精彩的書寫還在后面。(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