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和煦的暖陽,三三兩兩的老人或散步遛彎,或打拳舞劍,喚醒了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熱鬧而又尋常的一天。
周末,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里游客絡繹不絕,有的流連于眾多網紅景點打卡拍照,有的徜徉在寧夏工業紀念館里重拾城市記憶,有的在城市書房里品茗讀書,還有的在賀蘭山陶瓷藝術館創作陶瓷作品。
這座鐫刻著工業時代痕跡、留存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廠房”成為城市記錄、展示自身工業脈絡的平臺,給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自2020年開園至今,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累計接待游客112.88萬人次。
1960年,原煤炭部西北煤管局決定,在大武口建年處理原煤300萬噸的洗煤廠,將賀蘭山中開采出的有煙煤洗選加工成精煤,供給鋼鐵企業冶煉鋼鐵。1969年10月1日,原大武口洗煤廠建成投產,成為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焦精煤洗選加工基地。1977年,原大武口洗煤廠精煤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大關;1978年,精煤產量首次達到國家計劃指標,企業獲得原煤炭部頒發的“質量先進單位”錦旗。
光陰荏苒,隨著石嘴山市產業結構的調整,2016年,原大武口洗煤廠正式停產,那些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廠房、設施等被保留下來,成為工業遺產。
2019年,在保留原大武口洗煤廠原有風貌的基礎上,石嘴山市修繕建筑群落、新增服務設施,建設文化創意區、主題商業區、科普研學區、休閑娛樂區、主題紀念館、餐飲服務區等多個功能區域,打造集觀賞、休閑、研學、展示、娛樂等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先后完成了大武口火車站新站、寧夏工業紀念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館、城市書房、時光走廊等項目建設,寧夏毯、炭雕等非遺傳承人和道森傳媒文創企業入駐文化創意園。
2023年,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持續推進業態提升,先后引入賀蘭山陶瓷藝術館、羽蒙劇場藝術中心等業態,并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工業之聲”搖滾音樂節。
“走進公園看到洗煤塔、管道、小礦車,感覺當時工作的場景歷歷在目。‘工字廣場’‘五湖四海路’‘時光走廊’都記錄著石嘴山市工業發展的歷程,原大武口洗煤廠也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原大武口洗煤廠退休職工蔣兆友感慨。
在舊的工業遺址上新建城市文化公園,用新形式讓舊廠區“復活”,重現當初的繁榮景象。如今,昔日為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的原大武口洗煤廠華麗變身,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發光發熱,走出一條城市轉型升級和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新路徑。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