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曹雅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貿年均增長1.6萬億元,這個數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年進出口總額。我國貨物貿易總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目前外貿企業數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車、集成電路、鋰電池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產品2023年出口較2012年分別增長了7.3倍、1.8倍、15.2倍。這些數據客觀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貿規模更大、結構更優、活力更強。”7月30日,海關總署副署長趙增連在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外貿高質量發展含金量更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貿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23年外貿進出口總值較2012年增長超過了17萬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一個外貿排在前面國家一年的進出口量。同期,海關監管貨物量也大幅增長了54.5%,進入新時代,外貿的“蛋糕”更大了,高質量發展含金量也更足了。”趙增連表示。
趙增連介紹,創新讓中國外貿發展的底氣越來越足。2023年,我國出口高技術產品同比增長6%,占出口總值的18.7%。自主創新品牌讓中國潮牌如雨后春筍,從根植于傳統文化的馬面裙到功能多樣的電子產品,不斷在海外圈粉,2023年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增長9.3%,占整體出口的21%。
“綠色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鮮明的底色。”趙增連介紹,我國出口的每10輛汽車中有4輛是電動汽車,每10輛軌道機車中有7輛是電力機車,出口的蓄電池近九成是鋰電池,外貿出口的綠色屬性更強。
對于有些論調炒作我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問題,趙增連表示,這實際上是偽命題,它既不切合實際,也有違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比如電動汽車,國際能源署測算,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將會達到4500萬輛左右,這個數字相當于2023年全球銷量的3倍、中國產量的5倍,我國的新能源產品不僅不過剩,反而豐富了全球的綠色供給,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中國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綠色發展的政策制度保障,未來中國的綠色產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區域協調發展穩固了外貿的底盤。”趙增連表示,東部地區是我國外貿的壓艙石,進出口連續三年超過30萬億元。中西部地區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外貿占比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東北三省進出口不斷擴大增長,2023年增速比全國快了1.6個百分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區域戰略已成為外貿的動力源。黨的十八大以來,貢獻了外貿增長的近六成。
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負責人林少濱補充說,東部地區勇挑重擔,貢獻了我國7成以上的外貿增量。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進出口年均增速高于全國整體4.5個百分點。東北三省進出口連創新高,2023年達到1.23萬億元的歷史最高值。今年上半年,東部、中西部和東北三省進出口全部實現增長。
“特別要指出的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發揮了外貿動力源的重要作用。”林少濱表示,京津冀區域外貿總量跨過了兩個萬億級臺階,2023年達到5.03萬億元的歷史新高。長三角區域以不到全國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超過全國1/3的進出口值,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優勢突出,2023年大灣區內地9市出口了我國近5成的家用電器、近8成的3D打印機和超過9成的無人駕駛航空器。
趙增連表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也讓全球貿易伙伴共享了中國超大市場機遇,海關堅決貫徹落實擴大進口戰略,有序加大準入力度,目前在海關注冊的進口農食產品境外企業已經超過了50萬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進口超過150萬億元,年均增長4.2%,水果、化妝品、婦幼用品等消費品進口快速增長。
“外貿的發展不是靠單邊保護出來的,而是要靠開放贏得發展,靠合作求得共贏。‘小院高墻’只會自我孤立,開放共享才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趙增連指出。
“下一步,海關將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進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建設,持續推進綜合保稅區政策創新和監管改革,優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機制,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海關監管模式,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采購、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新模式的規范發展。加強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充分發揮海關對外合作磋商機制作用,努力推動消除國外不合理的技貿措施,為外貿經營主體保駕護航,推動外貿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趙增連說。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跨境電商是近年來經濟領域的“熱詞”,已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是一個全球性現象,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企業之間架起了直通的橋梁。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完善拓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不斷創新跨境電商通關監管等,推動了我國跨境電商跑出“加速度”。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較2018年增長了1.2倍;初步測算,今年上半年進出口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給海關監管服務帶來了全新挑戰。現在海關每年監管的跨境電商、跨境郵件快件包裹量達70多億件,平均每天有2000萬件左右。”呂大良表示,對此,海關也不斷創新監管方式,開發應用跨境電商通關服務系統,著力提升跨境電商通關效率。同時,也采取切實措施,確保通得快、管得住。比如,開展了跨境電商進口食品風險監測、消費品抽樣監測行動,開展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等,保障了跨境電商商品質量安全,也防范違禁品入境。
呂大良表示,中國海關對跨境電商的監管實踐,也為全球海關創造了經驗。2018年,我國就與世界海關組織聯合舉辦了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牽頭制定了《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標準框架》。中國海關對跨境電商的統計方法實踐案例,連續納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等編制的《數字貿易測度手冊》。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電子商務談判,提出中國海關建議。《中國海關跨境電商商品質量安全管控實踐》納入了世界海關組織跨境電商良好實踐案例。
“下一步,海關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完善有利于跨境電商發展的海關監管制度。目前,我們正在研究推廣跨境電商出口貨物‘先查驗后裝運’模式,以及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跨關區退貨試點范圍等措施。我們還將不斷優化完善海關跨境電商通關服務系統功能,進一步簡化流程、優化服務,更好滿足廣大消費者和企業“買全球、賣全球”的需要。助力我國跨境電商持續高質量發展。”呂大良表示。
我國外貿必將行穩致遠
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出口增速超過市場預期。支撐我國進出口高速增長的動能有哪些?面對紅海危機等風險因素,下半年我國外貿能否延續平穩增長態勢?
呂大良表示,總的看,上半年我國外貿創下了新高,經營主體活力充足,傳統動能優勢穩固,新動能也不斷涌現,外貿持續向好基礎扎實,成績來之不易、鼓舞人心。
呂大良分析,上半年我國外貿較快增長,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宏觀政策加力推進,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國內生產穩定增長,消費需求持續恢復,這些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外部需求邊際改善,也利好企業抓訂單、拓市場。“全球經濟、貿易等多方面數據也都反映了這一點,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機構的最新預測,都上調了2024年全球增長預期,世界貿易組織全球貨物貿易晴雨表也連續兩個季度位于榮枯線上。還有,我國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新質生產力激發外貿新動能,為全球提供了創新優質的產品。”呂大良表示。
對于我國外貿下一步走勢,呂大良表示,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地緣政治風險也較高,部分國家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全球產供鏈造成的干擾也逐步顯現,紅海危機等導致的航運堵塞、運費上漲,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壓力,下半年外貿保持增長仍面臨不少挑戰。
“然而,有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和產業體系配套完整優勢作支撐,有各項穩外貿政策舉措保駕護航,特別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外貿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必將為我國外貿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國外貿也必將行穩致遠。”呂大良強調。
呂大良表示,海關總署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落實好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推動拓展中間品貿易,助力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擴大進口,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著力鞏固外貿向好態勢。同時,也將密切跟蹤形勢變化,加強數據監測分析,做好新一輪通關政策儲備和供給,助力企業減負降本,全力服務外貿質升量穩。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趙增連表示,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
趙增連介紹,當前,海關總署已初步研究形成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框架思路,概括起來就是“1+1+4”,1是一個目標,第二個1是一個總抓手,4是四方面重點工作任務。“目標”主要是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總目標,及時調整進一步全面深化海關改革、推進海關現代化的總體工作安排,做到與總目標有效承接、同頻共振,以海關現代化服務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總抓手”就是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智關強國”行動。四方面重點任務,簡單講就是“四個圍繞、四個進一步”:
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一步完善海關守護國門安全機制。中國海關作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海關,面對貿易形態多、監管要求高、風險多元化、安全壓力大的大國海關難題,概括起來講,就是面對和處理好“滯、瞞、逃、騙、害”五大風險,面對這五大風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解題破題,就必須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深化海關監管制度機制改革。
“我們提出完善‘三項機制’,就是風險防控機制、綜合監管機制、科技支撐機制。這三項機制將分別解決如何精準高效識別處置風險,如何管住異常、守好國門,如何實現智能自動監管等突出問題。”趙增連表示。
圍繞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海關促進開放發展機制。概括起來是“五個緊扣”:緊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緊扣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緊扣外貿體制改革、緊扣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緊扣外事工作機制改革。
圍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進一步健全海關法規制度。今年前不久,《關稅法》和新修訂的《國境衛生檢疫法》先后頒布,將為海關全面有效履行相關職責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海關總署將從完善海關法律法規、協同推進改革和法治建設、健全海關管理體制機制三個方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以法治保障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
圍繞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海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機制。深入推進“國門衛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推進三級黨委強化改革意識、增強改革勇氣、提升改革本領,調動海關系統抓改革、促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針對以上四個方面重點任務,我們目前主要設計了59項舉措。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完善以‘1+1+4’為主體框架的海關落實方案,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細化海關各項改革實施主體和責任,全面履行守國門、促發展職責使命。”趙增連表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