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立是一名科技創業者。3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邀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回答記者的提問。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高德紅外股份公司董事長黃立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構建就是要靠科技創新,但是科技創新之路比想象的要困難得多,關鍵核心技術是討不來、要不來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奮斗,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做出來。
25年前,在湖北武漢東南角的一片空地上,黃立建起了武漢高德紅外有限公司,經過努力建成了全球唯一的紅外全產業鏈基地,在很多方面做到了世界領先,這里就是活力四射的“中國光谷”。黃立說,他早前的很大精力用在紅外熱成像領域,解決了很多“卡脖子”問題,打破了技術封鎖,填補了很多國內空白。記得在很多年前的一次會議上,坐在他前面的是一位退伍老兵,因為失去了雙手,兩只袖子是空的。當時他就想,有沒有什么科技能夠讓失去肢體的殘障人士也能正常生活。經過多年的努力,黃立帶領中華腦機接口公司團隊研發成功了65000通道、雙向腦機接口芯片。
目前,國外腦機接口芯片還只能做到3000多個通道,而且是單向的,而黃立研發團隊的腦機接口芯片居于國際領先水平,使很多還實現不了的醫療應用成為可能。比如,可以讓假肢能夠有真實的感覺,可以用人腦、意念來控制假肢,為癲癇、老年癡呆、抑郁、帕金森等很多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成為可能。未來,甚至可以通過腦機接口對外部設備和計算機實現控制,可以控制鼠標、可以打字實現交流、可以使盲人復明、對記憶進行存儲等。“這些以往都只能出現在科幻小說里面的場景,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黃立表示。
黃立告訴記者,作為高科技企業,未來還要不斷研發更多的讓“夢想成真”的前沿技術,要用一項又一項的科技創新和突破,為構建新質生產力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向世界證明,別人能,中國人也能。目前,黃立研發團隊不僅僅是在腦機接口芯片方面,還有紅外熱成像、紅外探測器等方面,已經打破封鎖、解決“卡脖子”問題,做到了世界領先。
據介紹,黃立研發團隊著力打造低空經濟產業,成功實現了天地一體化智慧城市項目應用,幾百架無人機在天上全自動飛行,不需要人來控制。黃立表示,人工智能對數據進行分析,把結果推送給政府各個部門和地面相關人員進行實時處置,解決了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難題,使得城市管理做到高效、智慧。同時,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數千億的產業板塊,為經濟注入新活力。(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