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去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從政策、主體、市場等多方面入手,靠前發力、精準發力,推動外貿運行總體穩定,進出口規模達到41.76萬億元,實現了“促穩提質”的目標。這個成績來之不易。”近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發布會現場
保穩提質增能
王文濤表示,2023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商務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團結一心、攻堅克難,推動全年商務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可以用三個詞來簡單概括:
第一個詞是“保穩”。王文濤表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凈出口,商務工作都涉及。具體來看,消費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創歷史新高,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5%。外貿方面,貨物進出口在高基數基礎上以人民幣計實現了正增長,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穩定在14%左右。雙向投資方面,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為歷史第三高;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以人民幣計增長16.7%。總體上,這些領域都保持了基本穩定,為國民經濟回升向好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二個詞是“提質”。結構不斷優化,發展的質量和含金量不斷提升。比如,消費方面,網上零售額增長11%,繼續保持較快增速;服務零售額增長20%,展現出較大的增長潛力。外貿方面,我國中間品進出口占比達到61.1%,保持在歷史高位;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提升3.1個百分點,達到53.5%,牢牢占據“半壁江山”。外資方面,高技術產業引資、制造業引資占比都有所提升。對外投資方面,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對外投資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綠色、數字、藍色等領域對外投資合作不斷擴大。
第三個詞是“增能”。王文濤表示,一些領域發展新動能不斷涌現,比如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零比重增至27.6%,創歷史新高;綠色、健康、智能產品、國貨“潮品”備受青睞,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汽車出口增長超過50%,跨境電商出口增長19.6%,都成為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39.7%,充分體現了外資分享中國市場機遇的熱情。還有一些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比如,完成世貿組織投資便利化協定文本談判,這是中國在世貿組織牽頭引領的首個重大議題。與尼加拉瓜等4個國家新簽或升級自貿協定。發布關于加強數字和綠色領域國際經貿合作的首個中國方案,得到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商務部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外事工作會議部署,堅持商務工作’三個重要‘定位,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商務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成效,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王文濤表示。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新進展新成效
“過去一年,商務部會同有關方面,扎實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表示。
規模穩步擴大。2023年,我國與共建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到19.5萬億元,增長2.8%,占外貿總額的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46.6%。對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240.9億元,增長28.4%。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305億元,增長9.8%。
質量不斷提升。在共建國家節能環保類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增長28.3%。一批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項目順利推進,在共建國家組織實施各類援助項目近700個。
合作更加緊密。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成功舉辦貿易暢通專題論壇,與30多個國家共同發布了《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全年新簽了綠色、數字、藍色經濟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備忘錄23份。截至目前,累計與22個共建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與55個共建國家建立投資合作工作組,“絲路電商”伙伴國已經增加到30個。
接下來,商務部將切實抓好八項行動落實落地,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下一步,將著力抓好“4個深化”:
一是深化貿易投資合作。在貿易方面,將積極擴大自共建國家的優質商品進口,促進貿易更加均衡發展。積極拓展服務貿易。更好發揮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重要貿易通道作用。在投資方面,切實為共建國家來華投資提供更加優質的環境和服務,歡迎共享中國發展的機遇。同時,將鼓勵企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包括擴大三方或者多方市場合作,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提質升級。
二是深化合作項目建設。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將與共建國家加強溝通對接,共同建設好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構建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同時,將聚焦衛生、教育、環保、減貧等領域,推動更多惠及當地、造福民眾的項目落地,更好促進共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
三是深化新領域合作。比如綠色領域,將持續擦亮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底色,與更多國家簽署綠色領域投資合作備忘錄,鼓勵企業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務實合作。在數字領域,將拓展“絲路電商”合作,加快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辦好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
四是深化合作成果落實。將全力落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經貿成果,落實并推廣《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推進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與東盟國家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同時,與更多共建國家商簽或升級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保護協定,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更加有力的機制保障。
有底氣有信心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
國際機構普遍預測2024年世界經貿發展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2024年中國外貿形勢如何?商務部還將出臺哪些政策措施穩住外貿發展勢頭?
對此,王文濤表示,縱向看,在2022年的高基數上,進出口規模實現了0.2%的正增長,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30%以上。特別是剛才說過的,我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有望保持穩定,在14%左右。
橫向看,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額下降7.5%,對比之下,我國外貿表現好于全球整體水平,也好于大多數主要經濟體。
打開看,外貿結構不斷優化,突出表現在兩個“首次突破”。一是“新三樣”,也就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出口首次突破1萬億元,增長了近30%,這說明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在持續優化。二是有進出口實績的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達到64.5萬家,說明外貿經營主體也在不斷壯大和優化。
“總的來說,今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形勢將會更加復雜嚴峻。一方面,需求不振,世界經濟仍然低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2.9%。另一方面,環境不佳,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沖突加劇,外溢風險顯著上升。但更要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仍具備諸多有利條件,比如外貿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數字化綠色化進程加快推進,等等。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我們是有信心、有底氣的。”王文濤表示。
一是抓緊出臺新政策。政策措施越早出臺,釋放的效應就越大。
“去年4月,商務部推動出臺了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將持續抓好落實。同時,根據今年的新形勢新任務,做好政策研究儲備,要多加一點工具在工具箱里面。前段時間,我們對地方和企業提出的建議和訴求進行了摸底,目前正在抓緊開展新一輪政策研究評估,爭取盡早出臺,與已有政策形成‘組合拳’,或者叫疊加組合,最大程度發揮協同效應。”王文濤表示。
二是加快培育新動能。具體來講,就是向產業要競爭力,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完整、制造業門類齊全等優勢,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間品貿易。向創新要活力,促進跨境電商、保稅維修、市場采購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向改革要動力,制定綠色低碳產品進出口貨物目錄,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據數字化,推動貿易綠色發展和全鏈條數字化轉型。
三是助力開拓新市場。外貿行業有句話:“千封郵件,不如一次見面。”為此,商務部將繼續辦好廣交會、服貿會等重要展會,積極支持企業參加境外展會,持續推動跨境商務人員往來便利,為企業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創造更多條件,幫助企業更好對接市場和客戶,爭取更多訂單。
四是釋放進口新潛力。不但要擴大出口,還要擴大進口。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我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
“我們將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增加能源資源產品和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發揮好進博會等重要展會平臺作用,拓展多元化的進口渠道,提升進口貿易的便利化水平,做好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培育。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打造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繼續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王文濤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