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釘釘大模型實踐專場在云棲大會期間召開,釘釘公布AI最新進展,釘釘魔法棒、宜搭AI、ChatBI、數字員工等多項智能化產品與行業解決方案亮相。
釘釘首席產品官齊俊生在演講中表示,釘釘AI魔法棒近100項技能已向全部用戶開放測試,并深度結合了行業、企業知識,讓智能化應用從有趣到有用,從通用到懂行。
齊俊生分享釘釘魔法棒最新進展
釘釘AI魔法棒開放幫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今年4月,釘釘總裁葉軍宣布釘釘全面智能化,所有產品要用大模型重塑一遍。在隨后的100多天內,釘釘17條產品線、55+場景完成智能化再造,同時將智能化底座(AIPaaS)開放給生態伙伴和客戶。
目前,釘釘魔法棒已覆蓋釘釘全線產品,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開箱即用的智能產品矩陣。齊俊生介紹,11月,釘釘魔法棒將對全體釘釘用戶開放測試。用戶通過LUI(自然語言交互界面)與GUI(圖形交互界面)融合的方式使用魔法棒,在不同場景都可以找到最短路徑喚起智能創作、AI表格數據分析、AI腦圖生成、聊天摘要等近百項AI技能,釘釘產品落實AI戰略的步伐在加快。
齊俊生認為,經過將近一年的快速發展,大模型能力在持續精進,如通義千問等各類大模型發展迅速,能力增強、成本降低,大模型所能適配的場景在不斷拓寬。
但與此同時,大模型、AI所能創造價值的有效性和持續性,也在被市場重新思考。齊俊生表示,從釘釘所服務客戶的視角看,只有能解決問題的AI應用,才真的有用。企業對智能化應用的訴求越來越聚焦:
首先是需要更普惠,智能化產品是提升全局效率的工具,只有更普惠、更經濟,才能更廣泛地選擇、使用;其次,需要更系統,企業經營中所沉淀的經驗、知識需要被利用,智能應用需要系統性地融合行業知識、企業所積累的數據,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和創造真實價值。最后,與經營的結合要更緊密,智能服務要深度貼近真實場景和客戶訴求。
他認為,回歸本質,企業關注新技術的目的從未變化,無論是發展IT還是推進數字化,或者是建設智能化,企業最關心的依然是提升經營效率與拓展商業空間。因此,深度價值創造,是釘釘智能化產品研發的重點。
釘釘AI方向:從有趣到有用,從通用到懂行
近期,OpenAI宣布年度收入已達到13億美元;微軟最新一期財報收入也因為Azure的智能化和Copilot而顯著超出預期。基于大模型升級智能應用所帶來的價值開始顯現。
如何從大模型技術,到解決企業問題的智能應用,這是釘釘作為應用平臺的優勢。齊俊生表示,首先是從“有趣”到“有用”。釘釘上擁有豐富的行業場景和用戶需求,依托智能化底座,可為不同行業、領域的客戶提供更加符合業務場景,有用、實用的智能化應用,以此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員工效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例如在數字資產管理場景,將信息轉化為查詢庫需要復雜的程序語言,對于普通人來說門檻高難度大。釘釘ChatBI解決方案,將大模型與企業原有知識庫、業務數據結合,制造、零售等行業用戶可采用自然語言,精準實時查詢數據信息,完成企業決策。
其次是將“模型通識”轉化為“行業專識”,釘釘從各行業客戶中積累總結出的解決方案、產業知識,將成為大模型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關鍵燃料”,譬如釘釘低代碼產品宜搭內,過去已沉淀了大量的行業需求模版,宜搭AI可以圍繞企業痛點問題,通過對話實現一站式應用開發、門戶生成、數據分析等服務,還可以根據描述,推薦行業內優秀案例。
齊俊生表示,釘釘智能化接下來的建設,還有一大方向是從“應用+AI”到“AI+”。他認為AI所帶來的想象力絕不只是單純地增加產品+AI能力,正如PC到移動互聯網時期,絕不是把網頁搬到手機上。AI同樣如此。基于魔法棒、AIPaaS的建設,釘釘、釘釘生態伙伴與大模型的結合將是持續的升級與融合,從底層數據、產品設計到實現到交付,全方面、系統性地帶來價值增量。(耿鵬飛)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