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創業板上市公司江龍船艇(300589)子公司澳龍船艇承建的“九洲一號”深遠海養殖工船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澳龍船艇承接的首艘深遠海養殖工船,也是全球首艘水體自然交換型養殖工船。
“九洲一號”深遠海養殖工船由珠海九洲控股集團投資建設,總造價2.5億元,總長155.8m,型寬44.0m,型深24.25m,最大吃水20.0m,養殖水體8萬方。船上總共配置有12個養殖艙,可實現分級、科學化養殖,最大年產量可達6000噸。該船具備飼料儲存與自動投喂、工業機器人清洗漁網、工船狀態監測、養殖生物信息監測、海陸一體無線傳輸等功能,并設有魚苗投放與魚貨捕撈接口,可開展海上集約化、智慧化養殖。“九洲一號”養殖工船搭載了先進的全電推進系統,可在“游弋”工況下尋找適漁環境,也可進行緊急避臺和應急轉場。艉部配置全回轉舵槳裝置,艏部配置側向推進裝置,可實現DP-1級動力定位,具備深遠海作業能力。此外,“九洲一號”靜態養殖期間還可提供漁旅融合服務,可在船上進行簡餐、垂釣、研學等休閑活動。
2023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4月,國家領導人在廣東考察時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目前,海水養殖分為沿海近海傳統網箱養殖和裝備型海洋牧場。長期以來,沿海近海傳統網箱養殖模式在我國海水養殖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然而,近年來,沿海適合海水養殖的區域減少,環境壓力增大,迫切需要發展高收益、高產量、綠色環保的新型水產養殖模式。在近海做“減法”,控制養殖規模;遠海做“加法”。在重點發展深海養殖的總體指導思想下,國產深遠海養殖工船、養殖平臺等裝備應運而生,成為加快傳統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途徑。
養殖工船是指具備漁船補給、魚苗繁育、水產品養殖及加工等多種功能的船型養殖系統。其養殖密度能達到傳統近海網箱養殖模式的4-10倍,養殖周期還能縮短四分之一;成活率達到95%以上,遠高于傳統近海網箱;同時,由于機動性好,具備躲避臺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可通過游弋到適合水域,養殖附加值更高的魚類。
我國深遠海養殖工船的投資浪潮剛剛興起,相關信息顯示,除珠海首期規劃建造的2艘外,海南、深圳、青島等地都先后出臺了養殖工船建造規劃和政策扶持措施。行業專家預計,國內深遠海養殖工船未來5-10年的需求量將達到80-100艘,按照單艘造價5億元(水體封閉型和自然交換型平均)計,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將成為船舶行業的新藍海。
澳龍船艇是國內鋁合金船舶領域的龍頭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16年,由江龍船艇與全球領先的船舶制造廠商澳斯達(AUSTAL)合資成立,2022年珠海九洲控股集團旗下子公司九洲藍色干線投資入股。2023年10月9日,江龍船艇披露的《關于公司對子公司增資的公告》顯示,江龍船艇將與珠海九洲控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九控投資共同對澳龍船艇增資1億元,增資完成后珠海九洲控股集團將通過其子公司合計持有澳龍船艇51%的股權,江龍船艇持股49%。2022年,澳龍船艇的營業收入為9018萬元,預計養殖工船相關訂單落地將對澳龍船艇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洪辰)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張永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