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由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陜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西部)氫能大會在榆林市會展中心開幕,大會以“氫能·新賽道、低碳·新未來”為主題,來自全球各地氫能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翹楚、權威媒體機構等千余人齊聚榆林,圍繞“雙碳”目標下氫能領域的最新產品、技術和裝備,以及氫能在交通、能源、化工等領域的應用,共話氫能新事業,共謀氫能新未來。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通過視頻發表致辭,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任中保,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凱,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榆林市委書記張曉光分別致辭。國際氫能協會主席約翰·謝菲爾德(John Sheffield)通過視頻向大會發來了祝賀。大會開幕式由榆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勝利主持。
榆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勝利主持大會開幕式
政策賦能,氫能產業進入發展“風口”
相比電能,氫能被認為是“終極環保能源”,是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重要路徑。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這意味著我國氫能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齊續春指出,陜西作為能源大省,近年來加速氫能產業布局,加快推進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集群提供新思路。他針對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提出三點期望:一是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二是錨定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三是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政府積極引導發展,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
任中保表示,下一步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應重點圍繞四個方面展開工作:一是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充分發揮氫能產業發展布局協調機制牽頭部門作用;二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制、儲、輸、用關鍵核心技術;三是強化政策制度保障,不斷完善政策和制度,構建系統性的政策體系,切實保障氫能安全,引導產業規范有序布局;四是深化國際合作,堅持開放創新,支持國內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研發。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任中保
劉凱指出,近年來陜西省深入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安全”能源安全新戰略,持續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取得了一系列重點突破成果,下一步還將做好四方面重點工作:一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構建綠色的氫能產業體系;三是培育完善的產業鏈條;四是打造多元化應用場景。
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凱
張曉光介紹了榆林市氫能產業發展現狀。他強調,榆林將利用副產氫豐富、制氫成本低的有利條件,加快推進技術轉化,完善基礎設施,夯實制氫、儲氫和氫能裝備制造等關鍵環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西部氫谷、國家級氫能示范城市。
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榆林市委書記張曉光
本屆大會也得到了國際機構的關注與支持。約翰·謝菲爾德提出,中國在氫能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綠氫為實現凈零排放提供了動力,我們期望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
國際氫能協會主席約翰·謝菲爾德(John Sheffield)
在大會的開幕啟動儀式上,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榆林市委書記張曉光,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主任何雅玲,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任中保,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處長張建偉,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劉凱,陜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任國,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小平,陜西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何鐘共同為能源產業發展注入“氫”能量,見證本次大會正式啟動。
這場氫能行業盛事的舉辦,為氫能產業政策完善、科技進步、交流合作、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陜西省氫能產業吸引前沿技術、龍頭企業、高級人才、行業投資以及凝聚產業發展共識。
同時,大會還舉行了簽約儀式,大會期間合計簽約48個項目,總投資額332.8億元。未來,通過深化合作,將有力推動陜西省氫能產業技術開發和應用,進一步提升氫能產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為全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能。
大咖云集,把脈氫能發展方向
首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綠色地球基金會理事長拉杰德拉·山地作主旨報告。他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三種路徑選擇,即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碳抵消;氫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未來將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被廣泛應用;全球各國應該緊密攜手,圍繞氫能領域標準的制定,開展更多的雙邊以及多邊的合作協議,以更好地推動國際氫能產業的部署工作,助推凈零排放目標盡快實現。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綠色地球基金會理事長拉杰德拉·山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陽明高圍繞燃料電池商業化與電解制氫、綠色氫能儲運與加注、氫系統集成與氫儲能三個方面,提出以下觀點:一是實現燃料電池商業化應重點關注降本提效、提高電池應用壽命、拓展應用場景;二是堿性制氫技術具備成本低、壽命長等優點,且技術研發潛力大,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三是管道運輸將成為未來解決大規模、長距離綠氫運輸的最佳方案;四是實現氫能系統集成要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國情決定路線,場景定義產品;五是要做好氫能安全監管工作;六是氫儲能相較電池存在巨大優勢,但目前仍屬于薄弱環節,還需在降低儲能成本上下功夫。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理事長歐陽明高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管曉宏提出,能源電力系統綠色化勢在必行,經濟儲能技術是利用可再生新能源的關鍵,也是為未來算力系統和通信系統提供綠色能源的基礎;氫能賦能的供電、多能儲能、轉換和互補的控制優化,能夠實現局域能量平衡,保證系統經濟性,構建市場可復制的分布式零碳能源系統;氫賦能分布式零碳智慧能源系統,將可能深度改變能源結構,為未來分布式數據中心、高速通信站點提供零碳能源,實現以綠色、分布、市場為標志的能源革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管曉宏
遠景科技集團創始人、CEO張雷認為,氫能最相關的技術之一是生物合成技術,通過生物制造來實現生物材料、生物燃料以碳中和的形式出現;下一場革命是人造光合作用,即通過可再生能源獲得可再生電力,讓水中分離出氫和氧,讓氫和碳通過生物合成,這也將是世界未來重要的技術革命。
遠景科技集團創始人、CEO張雷
加速布局,深化氫能產業發展
在大會的成果發布環節,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發布了《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認為氫能產業的發展依賴于全球能源結構從傳統化石燃料向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氫能作為終極清潔能源,未來將逐步實現對電力系統的配套和補充 ,并判斷到2030年,國內氫能年需求量預計將達到3715萬噸,到2060年可達到1.3億噸,終端消費占比達到20%。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
氫能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政產學研企攜手共建良好發展環境。為更好地推動氫能產業健康發展,17家單位共同發起“榆林倡議”,未來將從勇擔雙碳使命、落實目標戰略、堅持創新驅動、加強交流合作、共建西部氫谷等方面,以實際行動攜手助推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榆林倡議發布之后,寶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周保君,渭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坤,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曄分別發布了產業發展規劃。
為推進政產學研合作和協同創新,加快推動產業技術孵化與科技成果轉化,大會當日舉行了揭牌儀式,由榆林市委副書記李雄斌主持。陜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任國,榆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榆林氫能產業鏈鏈長王國忠,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小平,陜西省發改委副主任、陜西省能源局局長何鐘,咸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峰為陜西氫能科創有限公司(研究院)、陜西省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咸陽市氫能產業發展協會揭牌。
隨著各種項目的逐漸落地,陜西氫能人才、技術、資金不斷集聚,氫能產業的發展藍圖正在三秦大地徐徐展開。(邢丹)
編輯:李芊諾
責編:邢丹
審核:王棕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