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如芳華綻新顏,巾幗建功正當時。在潞安化工漳村煤礦洗煤一線駐守著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巾幗女工,在奮斗中,她展現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別樣風采;在奔跑中,書寫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新時代華章。憑借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敢闖敢干的拼搏韌勁,一路成長,一路收獲,從一名普通的女工成長為肩負主洗車間工藝優(yōu)化、技術革新的技術型人才,而她就是潞安化工漳村煤礦洗煤廠主洗車間技術員王海珊。
懂技術 善鉆研 爭當“行家里手”
為了保證精煤產品水分指標要求,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22年1月份,該礦洗煤廠被迫將精煤皮帶廊的噴淋除塵裝置關閉,但這波操作嚴重影響了洗煤現場的作業(yè)環(huán)境。正當廠領導為此事焦頭爛額之際,王海珊作為廠里的技術骨干絕不會“坐以待斃”,她主動請纓、積極應戰(zhàn),組織廠里專業(yè)性強、理論水平高、業(yè)務能力精湛的技術同事們通宵達旦、調研分析,在研究國內外除塵工藝發(fā)展及使用現狀的基礎上,最終確定在儲裝運洗系統方面進行濾筒除塵技術的探索。經過不斷地試驗論證,終于在進口濃度<10g/m3,溫度小于60℃,噴吹壓力介于0.4-0.6MPa時,通過設計濾筒褶皺形狀,不僅能有效提高過濾能力,且對微米級粉塵過濾效率可達99%,滿足除塵要求,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28.33萬元。
創(chuàng)新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一招,王海珊作為一名基層的技術人才,身處企業(yè)改革重組、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她立足崗位、不忘初心,主動躬耕在改革發(fā)展的最前沿、洗煤生產的第一線,除了創(chuàng)新研究《濾筒除塵技術在儲裝運洗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外,還對《智能加藥系統在漳村煤礦浮選工藝中的應用》進行探索研究,并申報了集團技術創(chuàng)新獎項,充分發(fā)揮“領頭雁”“領頭羊”的先鋒模范作用。
懂經營 會管理 當好“施工隊長”
“施工隊長”身處決策部署的第一線,身系職工,面對八方,在集團深入弘揚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進程中,如何發(fā)揮作用、提升素質、落實見效成為王海珊新的探索和努力方向。她通過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圍繞“人人都是經營者,個個都是效益源”,在洗煤廠創(chuàng)新推行《“5+2+1”班組合伙人機制》,將生產任務完成和成本管控責任落實到一線職工,讓“算賬”文化厚植于員工、扎根在班組。員工們積極參與到算賬中,從日常崗位收入、材料指標節(jié)超這些“個人賬”,到班組合伙收購、項目合伙收購這些“班組賬”,再到節(jié)約復用、互通有無這些“企業(yè)賬”,讓員工從“參與算”到“自己算”,從“糊涂算”到“算明白”,真正使管理模式由原來的從上而下安排,到現在的自下而上主動。
此外,面對作業(yè)現場中的各類技術難題、突出問題,她結合廠區(qū)實際,組織策劃了“精益課堂講五源”“五源提案招賢榜”“一事一契”等各種形式新穎、效果顯著的項目承包活動,形成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閉環(huán)模式。僅去年一年,全廠共簽訂“一事一契”項目責任書26項,解決了機械密封泵冷卻水問題、滑塊油缸故障導致的壓濾機無法穩(wěn)定運行問題、煤泥水質變化不能及時檢測等各類生產難題,促使生產任務超額完成,全年掙得礦上增量分紅23萬余元,充分激發(fā)了班組的活力,喚起員工“同心干”的蓬勃激情。
勤勉致知,勵行致遠。回望過往的奮斗路,風雨無阻向前進;眺望前方的奮進路,王海珊重整行裝、提振信心,努力讓實干成為自己的“標配”,讓拼搏渲染青春的“底色”,讓勇毅前行的“娘子兵”在洗煤一線熠熠生輝、大放光彩。(張彎彎)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