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來現余介紹整體情況:
以石景山區和門頭溝區為代表的京西地區具有百年鋼鐵史和千年采煤史,是國家級城區老工業區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更是首都的西大門。2019年本市發布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老工業區緊抓冬奧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城市復興態勢已經形成。為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戰略部署,鞏固和深化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經市政府審定,市新首鋼領導小組印發了《深入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加快推動京西地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2010年底首鋼在京鋼鐵主流程全部停產,2020年底門頭溝關閉最后一座煤礦,京西地區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填補產業空心化迫在眉睫。在國家部委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京西地區緊抓冬奧會的歷史性機遇,相繼出臺了首鋼老工業區發展意見、京西示范區實施方案、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十大攻堅工程等一系列政策,先后實施了一系列重大項目,一個以鋼鐵為底色的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正在崛起。
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投資近600億元,建成各類載體156萬平方米;滑雪大跳臺被稱為“最美水晶鞋、工業迪士尼、京西新地標”,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評價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范”;“四個復興”穩步推進,昔日的煉鋼高爐等“工業銹帶”加速蝶變為靚麗的“生活秀帶”。
石景山區利用“京西八大廠”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文創園,先后三次獲得國務院辦公廳“老工業基地真抓實干成效明顯”通報表彰。
門頭溝區聚焦生態涵養,堅定不移開展生態治理,40年來首次實現永定河碧水長流,完成從北京能源建材基地到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華麗轉身。
與首鋼搬遷停產時相比,京西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2.8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2.1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了2.6倍;二、三產業結構從7:3優化到2:8。中關村石景山園總收入突破3400億元,現代金融業總收入超1000億元,成為京西首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公共服務加快補齊,石景山區超過八成的財力用于民生事業。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20年門頭溝區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是京西地區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的關鍵階段,我們將以首都發展為統領,牢牢把握城市戰略定位和京西發展階段特征,在轉型發展中注重“四個堅持”,確保實現2025年發展目標。
強化京西地區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促進跨區交通共建、公共服務共享、交界地區共管、特色產業共融。深化和拓展新首鋼地區“四個復興”發展模式,“一線四礦”轉型路徑,加速“廠區、礦區”向“社區、街區”轉變。
嚴守“雙控”“三線”,嚴控淺山區開發規模和強度,統籌深山區生態保育、建設和修復,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在“兩山”理論轉化上探索新路徑。
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成本管控,深化產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社會資本和發展要素參與京西地區轉型發展。
加快首鋼模式、老工業區政策向符合條件的“京西八大廠”“一線四礦”等區域拓展,增強產業吸引力和競爭力,激發轉型動力和發展活力。
為切實推動京西地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安排了“四轉、一提升、一筑牢”6個方面共24條任務。
比如,新首鋼地區將研究工業遺存開發建設模式,加強與國際化資源的合作,用好科幻產業基金,發揮好科幻產業聯合體作用,建設科幻產業集聚區,逐步成為京西產業轉型的新引擎。
京西示范區將統籌各類“園中園”和零散產業空間,完善園區運營管理體制機制。
優化兩區、區企聯合招商機制,實現產業鏈互補延伸。
比如,“京西八大廠”是民族工業發展的縮影,僅首鋼文創園內就有煉鋼高爐、冷卻塔等179項工業遺存資源和重要歷史文物。
再如,“一線四礦”文旅康養休閑區已經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是京西礦區轉型的重點項目,也是帶動山區綠色發展的標桿工程,目前已經完成概念規劃方案征集工作。
將活化利用京煤工業遺存,“一礦一主題”挖掘王平、千軍臺等礦區核心內涵,引進高端要素,植入文化旅游、戶外運動等業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