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那里流淌著4000多年的釀酒歷史,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酒香,這就是 “中國白酒之都”四川宜賓。
走在岷江、金沙江、長江交匯的宜賓城中,抬頭望得見綿綿青山,低頭聽得到滔滔江水,在這座古老與現代交織的城市里,最能打動人心的就是細品一杯五糧美酒,聽釀酒作坊里 “飄出”的酒人酒事。
可以喝的 “非遺” “五數”文化
從盛唐的 “重碧酒”肇始,到宋代的“姚子雪曲”、明清的 “雜糧酒”,再到1909年正式得名,五糧液多糧固態釀造歷史傳承已逾千載。2008年,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糧液是以五種糧食為原料,通過制曲、復式固態窖池發酵、蒸餾提純、量質摘酒、分級陳釀、勾調組合等主要工序,使含淀粉或糖質的原料在微生物活性狀態過程中發生酶的作用,而產出的 “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酒味全面”的至臻美酒。
五糧液配制采用的 “五糧配方”可追溯至明代 “陳氏配方”,隨著時代變遷,其配方不斷完善,最終形成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的科學配比。高粱產酒清香味正,大米產酒醇和甘香,糯米產酒純甜味濃,小麥產酒曲香悠長,玉米產酒噴香尾甜,熔于一爐,融會貫通,生動體現了獨特釀造技藝和天人合一的智慧創造,這也正是 “五數”文化的內在邏輯。
在五糧液的釀造過程中,五種糧食各自保留差異化,又相互融合共生,達到 “和美”的境界,直觀而巧妙地展示了五數融合融通的精義,揭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玄妙。
難怪有人說,一杯五糧液酒,裝著中國傳統的五行哲學,裝著 “以和為貴”的處世原則,裝著共融共通、和諧統一的東方 “和美”精神。
可以品的650余年古窖濃香
熟知白酒釀酒人都知曉這樣一句話: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也就是說,窖池越老釀出的酒越好。
在宜賓城中,擁有多家古老的釀酒作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長發升” “利川永” “張萬和” “鐘三和” “全恒昌” “天錫福” “劉鼎興”以及 “聽月樓”。這八家釀酒古作坊里,擁有業內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明初古窖池,已連續不間斷使用653年,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酒是一種手工業品,里面藏著古老、傳統、溫暖、柔軟和詩意;五糧液歷史悠久,每個老作坊都寫滿了釀酒人的故事,名字里有企業的初心和期許,名字背后藏著打開五糧液的文化密碼?!彼拇ㄊ∽骷覅f會主席阿來如是說。
“長發升”老作坊里擁有現存最早、最完整、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地穴式曲酒發酵古窖,600多年持續發酵的窖齡,一直傳承著的千年不變的古法釀造技藝。這里的古窖泥在2005年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是目前館內唯一的 “活國寶”。
“天賜?!崩献鞣蛔溆卺航优系捻樅咏郑〈嗣从诠糯劸迫藢?“天人共釀,賜福民生”的感恩,可以說,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擁有的獨特氣候、土壤、水源、微生物群落等,為釀造美酒提供了最佳生態環境。離開了這個環境,就釀不出五糧液美酒。
“鐘三和” “張萬和”老作坊,名字里都帶有一個 “和”字, “天地人三和”的完美結合,釀出了 “尤以酒味全面” “恰到好處”的味道。 “和”字傳承中華民族 “和而不同”的優秀文化,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與鄰里和睦相處,經商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
“聽月樓”老作坊,極具詩意,仿佛能在岷江河畔,倚樓望月,飲酒賦詩,酒香攜帶文人的詩意,縈繞作坊四方。唐朝詩圣杜甫品嘗川南古戎州 (今四川宜賓)當地酒坊的春酒后詠出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宋代詩人黃庭堅在品嘗宜賓姚氏酒坊用五種糧食釀造的酒后更是贊曰 “姚子雪麴,杯色爭玉”。
“全恒昌”老作坊,寓意事業恒久昌盛;“利川永”老作坊,寓意釀好酒,做好企業,長久有利于四川,頗為大氣有格局。
在新時代下,作為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品牌,五糧液不斷傳承創新,深挖“天地精華、民族精神、世界精彩”品牌內涵,注重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的通感一體化整合和多形式表達,知性而靈動地通過產品品質、包裝設計、哲思植入、美學趣味、服務體系等傳遞五糧液酒文化的歷史傳統、創新轉化、價值范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