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西南交通大學正式啟用。該試驗線是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真車驗證線。

未來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效果圖。(資料圖片)
高溫超導磁懸浮是理想的新型軌道交通技術,適用于多種速度域,尤其適合高速及超高速線路的運行。我國是世界高鐵強國,但日本已完成時速360km/h輪軌高鐵建設,并建設了高速磁浮試驗線,最高試驗速度可達603公里,計劃于2027年開通。西南交大研發的高溫超導高速磁浮是我國全自主知識產權,速度目標將達到620km/h,將重新讓我國保持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早在2014年,西南交大就建成了一條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車環形試驗線,2019年又建成了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浮車高速試驗平臺,最高試驗速度可達400km/h。西南交通大學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高溫超導高速磁浮驗證段已基本完成建設,由西南交通大學和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原理樣機已下線,并懸浮成功。驗證段長165m,完全按照工程化1:1建造,可驗證懸浮系統、牽引系統、制動系統等一系列工程化問題,為完成600公里級高速磁浮作出充分技術儲備。

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 (資料圖片)
擁有建設成本低、周期短、占地少等綜合優勢的磁浮交通,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城市的青睞。此次啟用的高溫超導磁浮列車具有節能、環保、高速、運行成本低以及舒適安全等優越性。
在節能方面,高溫超導磁浮列車懸浮和導向不需要主動控制、不需要車載電源,系統相對簡單。懸浮和導向只需用廉價的液氮(77 K)冷卻,空氣中78 %是氮氣。
在速度方面,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懸浮高度(10~30 mm)可根據需要設計,可用于從靜止至低、中、高速和超高速運行。與其它磁懸浮技術比較,更適合真空管道交通運輸(大于1000 km/h)。
據悉,高溫超導磁懸浮能靜止懸浮,完全無噪音;永磁軌道產生的是靜磁場,乘客接觸的地方磁場為零,無電磁污染。懸浮力可隨懸浮高度的降低成指數函數增加,垂直方向無需控制的情況下也能保證運行安全。自穩定的導向系統在水平方向也可以保證運行安全。同時,高溫超導體的特殊的“釘扎力”可保持車體上下左右穩定,是任何交通工具都難以達到的平穩性。與德國的常導磁懸浮車和日本用液氦的低溫超導磁懸浮車比較,此次開跑的高溫超導磁浮列車具有系統重量輕,結構簡單,制造和運行成本低的優點。

乘客乘坐高溫超導磁浮列車時體會到的是“沒有感覺的感覺”。(資料圖片)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人員表示,應用高溫超導高速磁浮技術的實驗項目將首先在大氣環境下實現工程化,預期運行速度目標值大于600km/h,有望創造在大氣環境下陸地交通的速度新紀錄。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我國在高鐵、城際、地鐵等領域的網絡建設已經逐漸成熟。相比其它交通方式,磁懸浮具有眾多優勢,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對這種交通方式存在巨大的需求。(孫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