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陳俊岐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均位列全省第1;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增速均位列全省第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位列全省第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位列全省第3、第4。” 11月18日下午,“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五場召開,銅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郝光耀介紹。
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的產業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批工業城市,到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再到全省“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轉型成為銅川的迫切任務,高質量發展成為銅川的重要命題。為此,銅川交出了怎么樣的答卷?
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目前,銅川市產業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的發展模式已經形成。煤炭去產能2000多萬噸;全鏈推動新型建材綠色化,研發形成新型建材150余種,產能達到2000萬噸。布局建設全領域應用配套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引進企業30余戶,未來將實現產值500億元,進一步做實了“陜西制造、銅川配套”;依托“藥王”孫思邈品牌,布局建設中醫藥、大健康、生物醫藥三大園區,引進生物醫藥企業50余家,產值突破300億元;全力打造集研發生產、物流運輸、觀光體驗、文創推廣于一體的現代陶瓷產業集群,帶動落戶陶瓷企業100余戶,產值將達到300億元。
落地商業航天產業鏈。龍頭企業30余戶,構建了全球商業航天測控網,正在加快建設國家衛星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航天科技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建成了西部工業品數字港,數字經濟在線企業8000余家,交易額兩年激增到200億元;集成布局光電子產業建成了先進光學、特種激光2個國家級實驗室,吸引12家企業落戶,產值將達到200億元;積極打造高端新材料供應基地,建設布局鋁基、鎂基、碳基材料項目27個,“十四五”將實現產值600億元,一批未來產業、新興產業成為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2017年銅川被確定為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范區。如今,綠色已經成為銅川的主色調,森林覆蓋率達到46.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位居關中地區前列。銅川的綠色轉型之路,朱鸚也是印證者、受益者,目前野外能夠觀測到朱鹮百余只。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綠色發展典范城市。
“民生福祉是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郝光耀介紹,2019年銅川市民生領域支出較2012年增長7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
9.1%和10.3%。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先后建成住宅區58個326萬平方米,解決了42827戶17.11萬人的住房問題。
大力發展普惠教育,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88.5%,銅川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直飲水和寄宿制學校浴室實現全覆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13.37%,高于全省2.83個百分點。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11.2%降至2019年的0.62%,順利實現全市整體脫貧。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這一點,銅川市也深有體會。據郝光耀介紹,五年來,銅川高新技術企業增加了兩倍多,市場主體實現翻番。2019年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増速分別居全省第2、第3位。這背后,離不開銅川扎實推進營商環境的“五大專項行動”——“一網通辦”率9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1490項,全周期審批時間壓縮59%……一系列有效舉措,使得銅川連續兩年榮獲“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稱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