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陳俊岐 通訊員 居肖
11月12日,陜西省人民政府舉辦“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二場),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榆林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和改革開放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
加快邁向“現代化資源型領航城市”
陜西榆林是14個國家能源供應基地之一,也是全國四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之一,陜西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在發布會現場,榆林市副市長張勝利表示,2015年,全市經濟總量2621億元,到2019年底,經濟總量4136億元,年均經濟增速7.7%。經濟總量從2015年全國排名第61位,上升到2019年第54位,處于西部城市第6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3904元和13226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1.2倍和1.4倍。在“十四五”期間,將堅持“一三二二一”發展布局,打造榆林成為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
“要把榆林建設成“現代化資源型領航城市”,這就是我們在未來“十四五”期間榆林高質量發展的總體布局。”張勝利說。把握好“十四五”這一榆林發展的窗口期和機遇期,促進高質量發展落地生根。
創新“四機制”推行“五舉措”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近年來,陜西榆林市堅持以項目承載工作、以項目檢驗成效,堅持“一個理念”,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確立了重大項目聘請院士專家參與的決策模式,創新“四項機制”,推行“五大舉措”,“十三五”全市累計已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00多億元,年均增速11%,累計實施103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600多億元。可以說,項目建設已經成為發展的抓手、投資的載體。
據悉,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的五十億元以上項目25個、百億元以上項目17個,初步形成“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發展格局。
陜西榆林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小波表示,榆林市正在開展“項目建設冬季攻堅行動”,充分利用今冬明春項目休工期,篩選出總投資達1.1萬億的61個項目集中力量破解各類難題,為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蓄勢賦能。發揮地域優勢,打造榆林城市“新名片”
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陜西榆林實現從“三個轉化”到“三個轉變”,“煤向電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堅持園區承載,實現項目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集中,布局“四園一帶”總體承載體系。堅持項目帶動,推進國家能源集團等一批全產業鏈項目,帶動榆林世界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推進能化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數字經濟,通過新興產業,外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建設榆林現代產業體系。精心打造科創新城。實施技術“攻尖”,牢牢掌握主動權,實現關鍵環節的突破在科創新城打造人才硅谷。建設生態長廊,把榆林科創新城打造成創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態之城、文化之城和未來之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