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陳俊岐 通訊員 莫碧妙
陜西榆林市總土地面積4.36萬平方公里,下轄1市2區9縣,戶籍人口385萬。全市12個縣(市區)均為革命老區縣,其中國定貧困縣8個,除定邊縣外,其他7個縣區還是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
近年來,榆林市堅持把促進群眾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抓手,突出抓好產業、就業和金融扶貧,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底的3013元增長到2019年底的10206元,年均增長27.64%。2015年以來,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48.63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1.8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6.3%降到0.6%。
9月16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第七場“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發布會。“截至目前,1.82萬貧困人口已具備退出條件,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9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榆林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臨說到。
五條措施實現貧困勞動力動態清零
李春臨表示,榆林市41.0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19.3萬人,占比達到47%。為此,榆林市圍繞“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不斷拓崗位、強培訓、提素質,實現了有就業創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動態清零,有就業創業意愿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就業創業。李春臨介紹主要有以下五條措施:
推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強化勞務協作對接、線上專場招聘、“點對點”輸出服務等方式,組織有意愿外出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近三年年均13萬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占全市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60%以上。
開發公益性崗位。市縣兩級每年拿出近11億元用于公益性崗位就業補助,增設社區服務、治安維護、林草管護等特設扶貧公益性崗位。
近年,榆林市通過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9511人。今年疫情期間,各縣市區開發臨時性防疫公益崗位安置3964人。
拓寬就業渠道。支持國有企業、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優先招用貧困勞動力。累計建成社區工廠61個,認定扶貧基地37個,吸納5.1萬貧困人口穩定就業。
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采取訂單、定向、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升專項行動。累計培訓貧困勞動力2萬多人次,今年疫情期間培訓貧困勞動力5000人次。
全力支持貧困群眾創業脫貧。近年來,榆林市累計認定市級創業孵化基地9家,建成縣鎮兩級標準化創業中心135個,創建創業擔保貸款信用村26個。累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20.3億元,惠及3.2萬戶貧困戶,有意愿、有發展需求的貧困戶全部實現創業脫貧。
累計投入資金78.6億元,實現產業全覆蓋
“榆林市堅持把促進群眾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抓手,突出抓好產業、就業和金融扶貧,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底的3013元增長到2019年底的10206元,年均增長27.64%。”李春臨說。
據了解,榆林市大力實施“4+X”產業扶貧工程,因地制宜發展蘋果、蔬菜、羊子、馬鈴薯四大主導產業和紅棗、小雜糧等特色產業,涉農資金整合的70.8%用于產業扶貧,累計投入資金78.6億元,實現全市23.9萬名有勞動能力且有意愿發展產業的貧困人口產業全覆蓋。
據榆林市副市長馬秀嵐介紹,榆林累計銷售農產品9500噸、總金額近1億元。全市已建成消費扶貧專柜35個、專館15個、專區22個,認定6批210個供應商1090個扶貧產品,銷售總額達到2.79億元,惠及3.73萬貧困人口。
據悉,目前榆林市有33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00個家庭農場和1.1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勞動務工、入股分紅、托管代養”等形式,將3.4萬戶貧困群眾嵌入產業鏈條之中。有橫山羊子、吳堡掛面等6個典型范例被編入《產業扶貧陜西范例》,在全省范圍推廣。
馬秀嵐表示,下一步,將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措施,用足用好產業扶貧資金和產業發展基金,持續壯大和推動“4+X”主導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努力實現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