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陳俊岐 實習生 莫碧妙
“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西安人民團結一心、奮發圖強,艱苦創業、奮力拼搏,推動西安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后走向繁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苯?,在陜西省新聞發布會上,西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明遠在介紹西安市70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時說到。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及西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攬全局,在新時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春天,經濟發展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7個顯著”煥生機 工業體系出轉變
西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明遠分別從7個方面介紹近年來西安市的發展狀況。
一是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8年,西安市生產總值8349.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49年(1.89億元)增長了858倍;人均GDP 85114元,比1949年(83元)增長了1024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58.72億元,比1950年(1.51億元)增長了3085倍;地方財政收入684.7億元,比1950年(1533萬元)增長了4465倍。
二是城市戰略地位顯著提升,2018年初,國務院批復《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了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進一步提高了西安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歷史文化名城特色顯著彰顯,2018年,西安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47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2554.8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74%。
四城鄉環境面貌顯著變化,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城鎮化率2018年達到74.01%。
五是發展動力活力顯著聚集,構建起以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為支撐,以智能終端、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新動力,以高新、經開、航空、航天等一批國家級開發區為引領的發展格局。
六是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西安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在四大洲18個國家設立了21個西安海外僑務工作聯絡點。2018年全市進出口總額3303.8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3.54億美元,分別是1987年的367倍和114倍。
七是人民群眾生活顯著改善,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8729元和13286元,分別是1957年(城鎮221元,農村77.51元)的175倍和171倍。
“特別是工業實現了由過去品種單一、小手工作坊式生產向門類齊全、以大企業集團為主體的現代工業體系的歷史性轉變,2018年全市工業增加值1874.36億元,比1949年(0.34億元)增長了5512倍。2018年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4459.64億元,占GDP比重達到53.4%。”李明遠說到。
“一帶一路”建設 “5通”全面發力
西安市按照“戰略規劃+行動計劃+項目帶動”的總體思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合作重點,進一步“強樞紐、擴門戶、促流動”,大力發展“三個經濟”,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政策溝通。先后舉辦了3屆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歐亞經濟論壇、4屆絲博會暨西洽會等高端會議會展論壇活動。
設施聯通。從陸上絲綢之路、空中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網上絲綢之路全面發力建設。其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在2018年旅客吞吐量達4460多萬人次,全國機場排名第7位。
貿易暢通。中俄絲路創新園建成使用,一批俄羅斯、烏克蘭企業入園發展。陜鼓、陜汽等近20多家本地企業已相繼走出國門。
資金融通。出臺了《支持西安金融商務區發展的實施細則》,成立了西安絲路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功引進60多個金融機構落戶金融商務區。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項目已經全面拉開。
民心相通。目前,西安已與29個國家的34個城市締結為國際友好城市,與36個國家的67個城市締結為國際友好交流城市,在四大洲18個國家設立了21個西安海外僑務工作聯絡點。
西安市副市長強曉安表示,下一步將全面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力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西安市新增規上文化企業130家、總量達486家;接待海內外游客2.47億人次、增長36.73%;旅游業總收入2554.8億元、增長56.42%;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兩項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西安位列十大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