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陳俊岐
10月17日,陜西省扶貧辦、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陜西省2018年脫貧攻堅情況”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陜西省扶貧辦總規劃師楊向嶺、陜西省委高教工委副書記陳乃霞、陜西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安海燕、陜西省國資委副巡視員張黎和陜西省工商聯副巡視員張志敏出席并介紹情況。
據楊向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775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183萬人,591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8%下降到7.54%,下降20個百分點,2017年首批4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今年計劃實現23個貧困縣摘帽、101.7萬人脫貧。
陜西綜合運用“五個一批”幫扶措施,因人因戶精準施策,各類保障性扶貧政策得到有效落實。2017年以來,陜西健康扶貧救治貧困人口57.4萬人次,教育扶貧資助各級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36萬人,生態補償力度加大,兜底保障基本實現了應兜盡兜。截至9月底,易地搬遷安置房建設已全部開工,累計竣工26.25萬套、竣工率92.41%,跟進落實了48萬人的后續幫扶措施。
據介紹,陜西目前貧困縣新建扶貧產業園1136個,新增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23家,農民合作社6067家,參與產業扶貧的新型主體達1.4萬家,建成光伏扶貧電站55.2萬千瓦。二是持續拓寬就業扶貧渠道。陜西持續組織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將新增或補充的服務性、輔助性崗位優先安置貧困勞動力,在每個貧困村開發2-3個特設崗位,今年共幫助扶持2.4萬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新認定就業扶貧基地320家,建設社區工廠和扶貧車間828家,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62.6萬人。三是著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全省建設“勞動換積分、積分換商品”模式的愛心超市9000多個,探索形成的“扶志六法”得到國家肯定。2017年以來,中省對11個深度貧困縣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83億元,其中2018年同比增長43.7%。同時,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目前,23個擬摘帽縣3303個擬退出貧困村通村道路路基建設全部完成,自然村通動力電、光纖網絡到貧困村基本實現,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3303個貧困村達到飲水安全標準。另外,加大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力度。今年向老區縣投入中省專項扶貧資金占全省的70%,延安市今年將實現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開展特殊困難群體幫扶行動,綜合運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各類兜底保障救助措施,全省落實兜底保障36.9萬戶、87.5萬人。
陜西持續推進創新實施的國企合力團、校地結對“雙百工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3+X”幫扶體系。截至9月底,9個國企合力團通過項目優先布局、搞好技術嫁接、實行資金注入等助力扶貧,已簽約項目123個,開工項目85個,投資到位79.4億元,帶動貧困戶1.59萬戶、2.36萬人實現就業;校地幫扶“雙百工程”已建成產學研示范基地或落地實體項目125個,培訓培養骨干教師、醫生護士、農技人員和新型農民等6萬多人;優質醫療資源面向基層下沉力度加大,組建醫療隊112個、醫聯體101個,派駐業務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2500多人次參與幫扶,貧困人口縣域內就診率明顯提升。二是蘇陜扶貧協作持續深化。今年初,陜西與江蘇簽署框架協議14個,簽訂產業發展、產品購銷、民生改善合作協議33個,江蘇省向陜西投入扶貧協作資金較上年增加3.9億元;深化攜手奔小康行動,至目前陜西56個貧困縣與江蘇實現結對全覆蓋,鎮、村結對分別達到239對和129對,落地產業協作項目232個,總投資49.7億元;通過建機制、搭平臺、抓培訓,推動貧困勞動力在江蘇就業,今年已增至7000多人;推進人才交流合作,雙方互派掛職干部552名。三是社會扶貧深入開展。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等社會扶貧活動,動員全省5675家民營企業全面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累計投入資金40.4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24萬個,幫扶貧困人口71.08萬人。中國社會扶貧網在陜西上線運行,注冊量達347萬人,首批募集資金8500多萬元,這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及慈善協會等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效果明顯。10月12日,國務院扶貧辦在寶雞召開全國社會組織扶貧現場觀摩大會,在全國推廣陜西經驗。
陜西還建立了逐年增長的財政資金保障機制,在去年省級投入增加近一番的基礎上,今年又增加了30%,已安排資金達30億元,并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二是攻堅能力不斷提升。對全省黨政群及企事業單位的幫扶力量進行了摸排挖潛和優化配置,全省各級共新增幫扶干部6075人。同時,分級分類開展脫貧攻堅干部輪訓,截至9月15日,全省已培訓各級各類扶貧干部40余萬人次,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干部培訓工作得到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肯定。三是嚴督實考成為常態。整合四套班子相關工作力量,組建了省脫貧攻堅督導督查組,實行常態化巡回督導督查。今年以來,已完成對43個縣區的督導督查,明察暗訪98個鄉鎮206個貧困村,有效傳導了壓力、及時發現并糾正了工作中的問題。同時,改進考核方式,減少考核頻次,優化指標設置,實行季度通報、半年點評、年終考核的新考核評價制度。四是組織保障堅強有力。今年結合村級換屆,配齊配強了貧困村“兩委”班子,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1110個。開展了“千村示范,萬村達標”活動,全省共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村108個,全面提升村級黨組織標準化水平。五是作風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切實改進工作指導方式,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作用,一些地方一度出現的填表、會議、檢查多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會上,陜西省委高教工委、陜西省衛計委、陜西省國資委和陜西省工商聯都就本系統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有關情況作了介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