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陳俊岐 通訊員 趙雪
在陜西,但凡談及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鼓”),很少有人會感到陌生。每有大型活動,陜鼓也必然成為陜西對外推介的一張企業名片。對于很多求職者來說,陜鼓更是殿堂級的職業向往。作為陜西裝備制造領域的行業標桿,五十年來,陜鼓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一路披荊斬棘,歷盡鉛華后再起新征程。
一季度以超600%的增長速度 實現追趕超越開門紅
2018年,在陜西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新時代追趕超越的主旋律中,陜鼓跑出了追趕超越加速度。繼去年全年集團訂貨創歷史新高后,今年一季度,陜鼓攜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領跑大西安工業經濟,實現訂貨76.74億元,同比增長615.1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32.18%,成績喜人。
陜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宏安表示,助力陜西經濟追趕超越的新跑道上,陜鼓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能源互聯島”為支點,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發動機,以“智能制造和資本金融”為兩翼,深化“一機兩翼”戰略舉措,持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助力陜西經濟提質增效。
從“保吃飯”到大變革 陜鼓走出一條差異發展新路子
熟悉的人都知道,陜鼓始建于1968年,1975年建成投產,原是一家從事軸流壓縮機裝備制造企業,從單一產品的制造商起步。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企業還一直處于“保吃飯”的狀態。
在傳統經營模式下,面對國外先進裝備企業紛紛進入中國,以及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的趨勢,繼續走拼體力、拼設備的傳統制造業老路,已然行不通,跟不上時代的步伐。2005年,陜鼓確立了“兩個轉變”發展戰略:即實現從單一產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轉變;從產品經營向客戶經營、品牌經營和資本運營轉變,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綠色能源強企。
2016年,陜鼓提出分布式能源新產業的戰略新聚焦,圍繞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實現了設備、EPC、服務、運營、金融五大核心能力的全面發展。
十多年間,陜鼓通過戰略創新、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一系列體系創新,聚集高端,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形成了“能量轉換設備制造、工業服務、能源基礎設施運營”三大業務板塊,實現了企業的“源于制造、超越制造”。
2017年,陜鼓深入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能源互聯及高效利用,解決制約綠色經濟發展的痛點問題。在臨潼工業園區投資建成首個能源系統“九聯供”的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
據了解,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投運以來,陜鼓萬元產值能耗由21.08千克標準煤/萬元降至目前的14.99千克標準煤/萬元,降幅達28.89%,實現了工業園區能源規劃及綜合利用綠色效應,由此而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在持續顯現。
今年以來,陜鼓集團已簽訂黑龍江石油化工550萬噸/年重油催化熱裂解項目懸浮床渣油加氫裝置EB28-5機組、中國航發多軸壓縮機組、陜西汽電雙驅并發電的同軸循環水泵機組、中石油管道壓縮機組等多個重點項目。截至3月末,陜鼓集團已擁有合同訂單156.56億元,同比增長131.63%。
借力“一帶一路”建設機遇 全球布設產業鏈
近年來,圍繞國內節能環保和“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陜鼓積極布局流程工業、工業園區、智慧城市、軍民融合等新領域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多個重點市場接連實現突破,實現了新型訂單的快速增長。
目前,陜鼓已建立了遍布世界的營銷體系,節能環保產品和系統服務已覆蓋印度、伊朗、土耳其、美國、德國、巴西、俄羅斯、韓國、西班牙、印度、泰國、越南等22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陜鼓在“一帶一路”海外市場訂貨同比增幅達76%,為推進“一帶一路”和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持續發力。
五十年風雨兼程,陜鼓先后獲得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工業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質量獎”等200多項榮譽。
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陜鼓將繼續推動國際化戰略部署,整合全球的市場、研發、服務、金融、人才等資源,加快推進分布式能源重大關鍵技術創新研究,并將進一步尋找產業鏈上的并購資源,建立本土化服務基地,快速、低成本地為全球客戶提供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全生命周期系統服務方案及超值體驗。同時,也將推動全球優秀產學研資源的深度融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