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日前會同證監會、審計署、國資委、銀監會、保監會等部門發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指出,《配套指引》連同2008年5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共同構建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制度安排。
《配套指引》由21項應用指引(此次發布18項,涉及銀行、證券和保險等業務的3項指引暫未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組成。
劉玉廷表示,應用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中占據主體地位。內部控制評價是在企業內部控制實務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的制定發布,有利于提高投資者、社會公眾乃至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素質的信任度。而內部控制審計既有利于促進企業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又能增強企業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三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重視和加強實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是確保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劉玉廷強調,構建企業、注冊會計師和有關監管部門三位一體的、有效的內外部監督評價體系是確保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為此,他要求企業應當重視和發揮審計委員會對內部控制實施的監督作用,賦予審計委員會監督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等方面的職能。注冊會計師要嚴格遵循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提出的各項要求,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業務。財政部等有關監管部門要將內部控制規范實施有關的政策指導與監督檢查結合起來,建立迅速高效的預警、反應和處理機制。
作者: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