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在貴陽啟動了兩化融合深度行活動,將在全國9個重點省市宣傳貫徹國家關于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政策,同時發現新鮮經驗,推廣成功案例。繼貴陽站首發之后,該活動將在重慶、廈門、沈陽、武漢、廣州、石家莊、上海和北京等城市依次展開。整個活動將在年內完成。
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指出,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深度融合要注重高端引領,要求實效、講實際、抓實干。
信息化助推工業轉型
楊學山在主旨報告中提出,我國工業處于從追趕型向并肩型和領先型邁進、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階段,工業轉型升級面臨著大而不強、受制于人的發展瓶頸,也面臨著能源、資源、環境、市場的剛性約束。解決這些問題的一條關鍵路徑就是信息化。
我國工業發展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工業規模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一。今年1~7月,中國生產的手機、電腦占世界總產量的比例超過了74%,在一些大宗工業品領域,比如說一些建筑材料,我國生產和使用量已經超過了世界總量的40%。
但遺憾的是,中國制造的產品很多不是中國技術、也不是中國品牌,我國工業大而不強客觀存在。另一方面,在工業發展過程中,我國也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在一些行業取得了群體性突破,但在不少領域還受制于人。
他表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必須要解決上述問題,解決問題的一條關鍵路徑就是信息化。
深度融合注重引領與求實
從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促進兩化融合,到十七屆五中全會及“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明確要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我國兩化融合已經從最初的基礎建設與單線應用向綜合集成階段過渡。這對深度融合有了更高要求。
楊學山說,推動兩化深度融合要在引領、求實兩個詞上下功夫,要努力探索并堅持走兩化融合的科學發展道路。不同行業和處于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要實現信息化的引領,高端要實現信息化的世界引領,低端要通過信息化提升生產效率。同時,推動兩化深度融合要求實效、講實際、抓實干,并通過產業之間的融合實現相互促進。
今年4月,工信部聯合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等相關部委,起草制定并下發了《關于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要著力推動制造業信息通信技術的集成應用、著力用信息通信技術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著力提高信息通信產業支撐融合發展的能力等重要任務。
《若干意見》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重點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推動制造業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著力用信息技術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著力提高信息產業支撐融合發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步伐,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
量化指標引導深度融合
從貴陽啟動的“兩化融合深度行”大型交流體驗活動,將按照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的要求,系統了解和掌握兩化深度融合的特點、發展趨勢、成功案例,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確定發展目標,更有效地落實本地、本行業的兩化深度融合工作。
楊學山表示,要通過這次交流體驗活動實現三個目的,一是普及,讓更多企業加入到兩化融合的行列;二是提高,通過推廣交流典型經驗讓先行一步的企業做得更好;三是互動,通過兩化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的同時,實現企業間良性互動。
工信部圍繞《若干意見》的重點工作,已經提出多項可量化的參考指標,以工業企業為主體,立足我國兩化融合當前發展水平,旨在引導兩化深度融合應關注的若干重點和方向。
參考指標包括,一是加強裝備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生產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水平,相應提出了表征性指標,即主要行業骨干企業生產設備數控化率。二是深化綜合集成應用,重點關注設計與生產集成,裝備現代化和過程信息化基礎上的管控集成以及集團企業的統一管控,相應提出了三個表征性指標,即應用產品數據管理(PDM)系統的主要行業骨干企業比例、應用制造執行系統(MES)的主要行業骨干企業比例、建立統一管控平臺的主要行業骨干集團企業比例。三是引導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這是裝備制造業向協同與創新階段高端發展的重要方向,相應提出了兩個表征性指標,即實現產品全程可追溯的主要行業骨干企業比例、開展產品遠程在線運維服務的主要行業骨干企業比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