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陜西省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在西安召開,陜西省副省長陸治原出席并講話。該會議提出,力爭2018年陜西省制造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13.3%,制造業占工業比重提升至72%以上。
《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陜西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制造業發展穩中有進、結構向優,質量效益大幅提高。2015-2017年,陜西省制造業產值由13723.2億元增加到17649.4億元,增長了28.6%,其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發明專利數由7306件增加至12466件。八大工程牽頭單位圍繞其工作重點,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智能制造工程培育20個省級試點企業和16個專業化技改服務機構。2017年各個產業推進組均較好的完成了經濟指標和重點工作任務。
據了解,現代化工產業推進組做好重大項目產能釋放,實現工業總產值1636.5億元。新材料產業推進組著力推動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帶動原材料工業實現總產值6181.1億元。生物醫藥產業推進組積極培育億元以上醫藥大品種。大數據產業推進組完成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并編制出臺3大類26項技術規范,構建陜西省大數據“一網一池”平臺,奠定了較好的產業發展格局。高端裝備與新能源汽車推進組積極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完成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4900.5億元,增長22.4%,實現汽車產銷61.63萬輛,增長46.6%。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推進組加快重大項目引進,航空航天推進組著力提升核心能力,航空航天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204億元。
2018年,領導小組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項安排部署,按照“穩能源、促化工、興電子、強制造、促新興、優傳統”的總體思路,力爭2018年陜西省制造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13.3%,制造業占工業比重提升至72%以上。
陸治原在會上講話中指出,2017年,陜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8.2%,工業經濟總量超過遼寧和內蒙古,全國排名由第14位躍升至第12位,超額完成了去年的追趕超越目標任務。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陜西工業正面臨著“前甩后趕”的嚴峻局面。落實“陜西2025”,是陜西省順應科技和產業革命趨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要充分利用制造業體系健全、科教人才資源雄厚的優勢,以“陜西2025”八大工程為抓手,大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用好技術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工藝裝備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全國制造強省。陸治原強調,要著力產業鏈培育,打造新的支柱產業。著力提高技術水平、擴大中高端供給,加快形成總量支撐、結構優化、創新驅動、效益優先、 綠色發展、環境良好的現代陜西制造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