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陜西省政府獲悉,陜西自貿區成立一周年實現新增注冊市場主體14811戶,其中企業數12420戶(含外資企業164戶),新增注冊資本3478.05億元人民幣,新增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企業306家。
據悉,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一年來,隨著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政策紅利的釋放,推動了營商環境的改善,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加之在境內外開展了一系列以自貿試驗區為主題的招商引資推介活動,吸引一批境內外企業落戶自貿試驗區。截至2018年3月底,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市場主體14811戶(占自貿試驗區揭牌前市場主體總數25558戶的58%),其中企業數12420戶(含外資企業164戶),新增注冊資本3478.05億元(含外資企業注冊資本9.56億美元),新增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企業306家。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陜西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1983.58億元,占該省進出口總額2714億元的73.1%,其中,進口757.21億元,占全省進口1019.53億元的74.3%,出口1226.37億元,占全省出口1694.47億元的72.4%。自貿區成立以來,陜西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已將213項省級管理事權下放(委托)自貿試驗區辦理,在全國率先將“人民銀行開戶許可”納入聯辦事項,企業工商登記注冊實現“一口受理、并聯審批”和全程電子化,辦結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以內。
陜西省自貿辦副主任翟北秦告訴記者:“自貿試驗區投資,重點是要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將負面清單以外的外商投資實行備案制管理。”在貿易便利化方面,重點是要推進進出口貿易的監管模式創新,推進落實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以及檢驗檢疫無紙化改革,規范“一次申報、分步處置”作業流程,完善部門協作機制,改進通關風險管控措施。推行“聯網監管+庫位管理+實時核注”監管制度改革,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及24小時通關。此外,陜西全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創新教育合作機制,聯合31個國家(地區)128所大學組成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擴大健康領域對外交流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9個城市代表團分別簽署合作備忘錄,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陜西開展中醫藥交流合作、醫療體檢、健康旅游、互訪互學等交流合作。
“這一年自貿區試點任務全面推進,差別化改革和創新案例培育取得初步成果。”陜西省自貿辦副主任翟北秦稱,截至目前165項試點任務已全面啟動,看齊國際高標準,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是自貿試驗區持續推進的工作任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