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針對孤東油田稠油區(qū)塊因油層薄,滲透率低,動用難度大,敏感性油藏特點,以及部分稠油井注汽壓力偏高,注汽難度大的問題,中石化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開展了二氧化碳助采增效配套技術提高儲層的采出程度研究,進一步提高采收率,有效地改善了稠油區(qū)塊開發(fā)效果。
GD810平4井是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去年投產(chǎn)的一口水平井,投產(chǎn)初期,日產(chǎn)液11.6噸,日產(chǎn)油2.6噸。今年1月份,孤東采油廠技術人員在該井應用二氧化碳輔助蒸汽吞吐工藝,投產(chǎn)后,日產(chǎn)液達到36.9噸,日產(chǎn)油達到9.1噸,成為孤東采油廠原油上產(chǎn)中的一個亮點。
二氧化碳增效工藝的原理利用二氧化碳補充地層能量,溶于原油中,原油體積膨脹,黏度降低,流動性增強;溶于水后略呈酸性,與地層基質(zhì)發(fā)生反應,提高地層滲透率,從而降低注汽壓力,提高供液能力。二氧化碳注入到生產(chǎn)井井底后,關井一段時間,讓二氧化碳滲入到油層中去,然后開井生產(chǎn)。其主要的機理包括原油體積膨脹、黏度降低、烴抽提和相對滲透率效應等幾個方面。與蒸汽吞吐技術比較,該技術具有不受井深限制和完井方式的影響,降黏效果明顯,作用時間較長,提高油井供液能力顯著等特點,對于不適于蒸汽吞吐采油的水敏性油藏和由于井深的限制使井底干度低、吞吐效果差的高輪次吞吐油藏都可適用。
隨著注汽開發(fā)的逐漸深入,孤東油田主力區(qū)塊的開發(fā)已進入中后期,地層壓力下降較大,近井地帶含油飽和度下降,地下存水量增加,原油采出越來越難。由于采油廠注汽鍋爐緊張,不能滿足所有稠油井的注汽要求,以及部分非熱采完井的稠油井,無法進行注汽等情況,研究提出了二氧化碳冷采技術。
在冷采工藝應用過程中,孤東采油廠工藝技術人員從油藏本身特征參數(shù)和注采工藝參數(shù)等方面進行嚴格論證,確保了工藝實施效果。
通過加大二氧化碳冷采改善稠油開采技術的推廣力度,實現(xiàn)了高效挖潛剩余油。3月份,GO7-41X106井注液態(tài)二氧化碳采油冷采新工藝驅(qū)油取得成功,開井第3天就看到了增油效果,目前該井日產(chǎn)油量已由試驗前的2噸上升至5噸,上升趨勢仍在持續(xù)。
2012年,孤東采油廠應用二氧化碳增效98口井,共注入二氧化碳4520噸,平均單井注入二氧化碳46.1噸。其中二氧化碳冷采55口,熱采吞吐井43口,累計增油4515噸。其中熱采吞吐井1~10月共開井40口,累計增油2972.1噸。 (趙 青)
■相關報道
勝利油田解決注聚站管線穿孔難題
今年4月以來,中石化勝利油田孤東三采中心引進了HCH-2000D型超聲波測厚儀,用來測量高壓注聚管線的管壁厚度,對存在安全風險的管線及時進行更換,將管線刺漏風險及對員工的傷害消滅在萌芽之中。
為解決注聚站高壓管線刺漏造成的威脅,防范于未然,三采中心引進了HCH-2000D型超聲波測厚儀,定期測量高壓管線的管壁厚度,對壁厚低于安全使用標準的管線及時進行更換。4月以來,三采中心引進了HCH-2000D型超聲波測厚儀,對注聚站內(nèi)高壓管線逐條進行測量,并規(guī)定每兩個月對管線管壁檢測一次,發(fā)現(xiàn)管壁在3毫米以下的管線,立即組織進行更換。
三采中心對注聚站高壓管線實施定期測管線壁厚以來,及時更換不合格的管線(管段),有效地提高了高壓注聚管線的安全性。今年4~10月,共更換了不合格的管線89口井,累計更換了96米高壓管線,高壓管線的穿孔次數(shù)比往年明顯減少,完全杜絕了因管壁過薄而造成穿孔的現(xiàn)象,防止了管線突然穿孔刺漏造成對職工的傷害和設備儀器的損壞,提高了注聚時率,實現(xiàn)了管線穿孔刺漏由被動更換向主動預防的轉(zhuǎn)變。
(顧永強)
作者:焦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