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溫潤,歲月生香;征途漫漫,終有回響。在舉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祝福偉大祖國繁榮富強之年,瀘天化迎來了建廠65周年。
在歷史的長河中,65年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但對瀘天化來說,這是一段艱苦奮斗、守正創新、奮發圖強、波瀾壯闊的光輝歲月。65年來,瀘天化從白手起家到砥礪前行,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揚,每一步都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瀘天化人的智慧和汗水,每一步都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瀘天化人的拼搏與剛強。瀘天化以卓越的成就書寫了中國化工史上的輝煌篇章,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是中國"天然氣化工的先驅",是中國"現代尿素工業的搖籃"。然而,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幾年前,瀘天化因為沉重的債務危機陷入困境,但通過司法重整,又如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近幾年來,瀘天化精心布局"新農化、新材料、新能源"的"三新"發展戰略,抓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在危局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創新為驅動,以科技為引領,既實現了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又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落地生根,成功邁向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征程,繪寫著高質量發展的鴻篇巨制,向著更高的目標踔厲奮發。
開創長青基業,擔當"國之大者"
上個世紀50年代,國家積貧積弱,中國人民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填飽肚子"。要填飽肚子,糧食是關鍵,而解決糧食的"糧食"——化肥是突破點!1959年2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載"為肥料而戰!"國家使命,責任擔當。1959年,是承載著黨和國家"讓中國人吃飽飯"的歷史使命的瀘州天然氣化工廠應運而生。那是一個全國人民充滿戰天斗地激情與追逐美好夢想的時代。在國家大力發展化工產業的背景下,瀘天化因率先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而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化工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建廠初期,在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白手起家,篳路藍縷,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1963年,瀘天化從西方國家引進了中國第一套技術先進的年產10萬噸合成氨、16萬噸尿素裝置,并于1966年建成投產;1973年,我國引進13套年產30萬噸合成氨、48萬噸尿素的大化肥裝置,并把首套建在了瀘天化,1976年生產出合格產品;1977年,"三線建設"重點項目"四〇四"廠,生產出合格的濃硝酸;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瀘天化還先后建成了當時最大的天然油脂化學品生產裝置、最大的甲醇生產裝置、世界首套技術先進的二甲醚生產裝置。1999年,瀘天化在深交所A股上市;2001年成立九禾公司,開啟化肥生產企業進入銷售流通領域的先河;2014年寧夏建設的40萬噸合成氨、70萬噸尿素裝置于2014年建成投產。在近十多年的時間里,瀘天化在四川瀘州、重慶江津、廣西南寧、寧夏銀川建成四個復合肥生產基地,年產能達到110萬噸。據不完全統計,瀘天化建廠65周年來,累計產銷合成氨3500萬噸、各類高效化肥5700萬噸,創造產值1700多億元,實現利潤240多億元,切實肩負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的歷史重任,承擔起了讓糧食增產增收的初心使命,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自強不息的瀘天化人在引進、消化、吸收西方技術的同時,通過一學、二用、三改、四創,克服資料、設計、制造、安裝、運行等重重困難,成為中國化工行業"出產品、出技術、出人才"的典范。在輝煌的歷史進程中,瀘天化涌現出成千上萬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先后有3000多名優秀人才走向國內各大化工企業,在化工行業打下了深深的瀘天化烙印。
化解債務危機,重生挺直脊梁
由巨額負債、瀕臨破產倒閉到化解沉重債務危機、浴火重生,瀘天化在短短的4年經歷了生死存亡的煎熬與考驗。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波及瀘天化等中國化工企業,公司舉步維艱、岌岌可危。在省、市、公司領導、法院、銀行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殫精竭慮、艱苦卓絕的努力下,瀘天化5家核心化工企業整體實施司法重整,化工板塊100億元金融債務得到全覆蓋清償,資產負債率下降到49%,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到33%,達到同行業優良水平。擺脫了債務危機的瀘天化,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企業的生產經營逐步恢復正常,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實現了從巨額虧損到穩定盈利的華麗轉身。司法重整后,瀘天化連續6年實現盈利,累計營業收入超過450億元,利潤40億元,上繳稅收17億元。
瀘天化化工板塊重整案例入選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八大經典案例",打造了國內司法重整化解債務風險的"瀘天化樣本"。
審時度勢布局,求實求新探路
涅槃重生的瀘天化在深入分析市場趨勢和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積極謀劃未來的發展戰略,大膽探索新農化、新材料、新能源的"三新"戰略之路,著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
在新農化領域,瀘天化充分發揮自身在化肥生產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加大研發投入,推出了一系列高效、環保、新型的化肥產品,滿足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公司積極拓展農業服務領域,通過提供農業技術咨詢、農產品銷售等增值服務,實現了從單純的化肥生產企業向農業綜合服務提供商的轉變。有力支撐了"新農化"戰略轉型。
在新材料領域,瀘天化瞄準高端市場,加大對高性能工程塑料雜環、聚碳酸酯等新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力度。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年產10萬噸聚碳酸酯工業化示范項目。聯合創新,建成年產500噸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工業化示范項目,部分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新能源領域,瀘天化與國電投、福州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聯合開展綠電制綠氫—低溫低壓合成氨工業化示范課題研究,謀劃打造新能源與化工產業耦合新賽道,逐步構建起了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新"戰略的實施,為瀘天化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產業結構的優化,產品附加值的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增強,瀘天化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注重提質增效,著力數實結合
為了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瀘天化積極推進提質增效和數實結合工作。
在提質增效方面,瀘天化通過加強質量管理、優化生產工藝、降低能耗物耗等措施,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加強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公司專注于油脂精細化工研發,瀘天化油脂系列產品借助于"一帶一路"的東風,搭乘中歐班列"順風車",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批量出口創匯,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為我國油脂精細化學品贏得了國際聲譽。
在數實結合方面,瀘天化積極引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累計投入約5000萬元,初步搭建起全公司統一架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酒城云。涵蓋了ERP、OA辦公、SHR人力資源、EAM設備管理、MES生產管理等20多個項目群。瀘天化信息化建設榮獲2018年四川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2020年四川省企業上云典型案例,被評為瀘州市2023年數字經濟產業優秀企業。
未來任重道遠,征程信心滿懷
經過65年的風雨歷程,瀘天化在困境中崛起,在創新中發展。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潘建華、廖廷君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意氣風發、信心滿懷地帶領著瀘天化人開啟新時代的新征程。
未來10年,瀘天化規劃總投資約200億元,打造四大產業鏈(即新型高效肥料產業鏈、高端精細化工產業鏈、高端新材料產業鏈、特色新能源產業鏈)及現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為企業轉型發展增添后勁。其中:近期(未來5年)實施項目16個,總投資超100億元;中遠期(未來10年)主要發展油脂綠色高端化學品、硝基專用化學品、高端新材料等項目,預計總投資100億元。上述項目建成達產后,瀘天化營業收入將達到300億元,利潤20億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瀘天化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作風,求實求進、創新創造的精神,向著"引領瀘州千億能源化工產業,成就百年瀘天化"的目標邁進,迎接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