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來,浙江持續被副熱帶高壓牢牢控制。更高溫度意味著更多用電需求。數據顯示,8月以來,浙江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5.6%。這對電力的穩定可靠供應帶來嚴峻考驗。
近年來,科技強國政策全面落實,穩步推進,促進了電力行業的智能化、自動化和高效運行。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浙江電網除常規保供舉措外,還從技術裝備等多方著力,努力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保障外來電入浙通道安全
在湖州市南潯區千金鎮附近,一架中型固定翼無人機垂直起飛、盤旋上升,向特高壓輸電線路飛去,根據提前規劃好的激光點云航線開展自主巡視。
固定翼無人機巡視特高壓輸電線路(姚羽霞攝)
我國特高壓線路規模呈持續增長趨勢。但由于特高壓線路沿途塔位多位于山區、丘陵等地理條件復雜地帶,帶來了導地線巡檢工作難度大、效率低等問題。“我們采用的固定翼無人機巡航速度在每小時80公里左右,其機載吊艙集成了一臺1.2億像素、1/16000快門速度的工業相機,能夠智能鎖定、跟蹤導地線進行連續拍攝,成像照片能清晰識別導地線磨損、接續金具損傷等毫米級缺陷。”國網湖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技術組組長季世超介紹。自今年6月首次引入固定翼無人機以來,該公司已實現對8回特高壓和跨區直流輸電線路的集中巡檢,飛行里程達720公里,精準定位缺陷29處。
與此同時,在±1000千伏特高壓蓮都數字站內,國網浙江超高壓公司工作人員正借助虛擬現實技術,無死角開展站內電力設備狀況全天候監控。1000千伏蓮都數字站接入了10個主輔系統、7.8萬個遙信遙測數據以及428路視頻流媒體數據信息,1.2萬個巡視點位。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蓮都數字站將全站視頻、各生產大區數據與三維孿生圖像融合,實現特高壓站主輔系統的有機交融,有效降低減小系統切換頻次,減少故障應急處置時間。
特高壓通道是電力供應的“大動脈”。進入8月,賓金、靈紹、金塘三大“西電入浙”特高壓基本處于滿功率運行狀態,工程日送電量超5億千瓦時,可滿足近2000萬臺家用空調同時運行24小時。這也給電力設備的安全運行帶來嚴峻考驗。
國網浙江電力高度重視、周密部署,針對送浙直流落實落細設備運維保障措施,同時對直流下送通道、省內電源送出、重要聯絡線等明確“提級管控”要求,除滿功率運行期間,電力運檢人員每日增加2次設備特巡外,還積極利用無人機、可視化設備等先進技術裝備,開展設備本體測溫、漏油漏氣檢查和通道輪巡工作,堅決杜絕設備故障引起的供電能力不足問題,確保區外來電安全穩定送至浙江。
深挖存量電力資源潛力
氣候變化背景下,能源電力供應和需求都面臨關鍵影響因素變化大、不確定性增多等挑戰,電力供需平衡難度越來越大。從用電側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降溫、采暖負荷“尖峰化”特征明顯。從發電側看,新能源作為新增發電裝機主體,日內出力波動大,對電力系統的氣候彈性、安全韌性、調節柔性提出更高要求。國網浙江電力采用數字技術,挖掘存量電力資源潛力,在更大范圍內平衡好電力供需。
在金華,“悟空”調控機器人一鍵發布指令,非統調小水電站立刻開機支撐大電網供電,15分鐘內,各小水電站完成開機頂峰,部分梯級電站也將根據指令要求陸續開機,指令下達時間由原來的10分鐘減少至1分鐘,電力調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國網金華供電公司調度員向全能型調控機器人“悟空”發號電網調控業務指令。(吳文晗攝)
金華外來電量占比超過三分之二,是典型的輸入型電網。迎峰度夏期間,國網金華供電公司挖潛內部資源,綜合考慮蓄水與保電因素,利用省地縣三級協同控制系統生成靈活資源調控策略,使用“悟空”機器人智能語音技術開展一鍵群呼群調,可同時對多個電廠下令和工作部署,提高調度工作效率,精細化做好小水電資源調度。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浙江全力提升省內發電能力,推動新能源、新型儲能“能并則并”。在寧波,國網寧波供電公司通過“省域能量管控平臺”,歸集電網與光儲充等分布式資源的全量數據和信息,結合充電負荷、儲能量等動態評估各地區新能源消納狀況,差異化計算新能源消納能力。
寧波前灣新區庵東鎮富北村“光儲充”綜合電力驛站集光伏發電、“谷進峰出”儲能、新能源車充電等多功能于一體,在“省域能量管控平臺”的集中管理下,5號臺區由安裝在配電裝置上的融合終端實施“自我管理”,有效避免臺區出現重過載、電壓異常等問題。當遇到用電高峰或極端天氣時,綜合電力驛站還可化身“充電寶”,融合終端接收來自“省域能量管控平臺”的指令,通過調節儲能放電、減小充電樁運行功率,支撐電網平穩運行。
需求側資源也逐步成為廣泛參與電網運行、實現供需資源協調優化的重要資源。浙江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聚集可調控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電樁、空調、用戶儲能等海量分散資源,在杭州等多地形成虛擬電廠,輔助參與調頻、調峰,助力降低供電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提升配電網運維質效
配電網是電力供應的“毛細血管”,也是連接電力與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國網浙江電力采用先進技術提升巡檢密度、質量,提升對核心電力設施的運維質效,保障電網安全迎峰度夏。
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應用飛行眼鏡操控無人機,對南田島配電線路開展沉浸巡線。(邵哲文攝)
在寧波象山縣南田島上,“飛手”陳炳臻正佩戴VR飛行眼鏡、手持穿越搖桿沉浸式巡線。因海島的特殊性,島上的線路大部分處在無人區,地形復雜,礁石林立。今年,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引入VR眼鏡,操作人員只需輕輕轉動手腕,通過體感操控機體飛行角度,就能身臨其境開展巡視。作為海島巡線員,陳炳臻對此有著直觀的感受,他說,“操作十分便捷,巡線的質量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了”。截至目前,國網象山縣供電公司已借助VR眼鏡完成了18回海島輸配電線路巡視,排查治理電力設施缺陷6處。
尖端技術的應用,讓電力施工也可以打出“提前量”,大幅縮短工程耗時,在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時為基層作業人員減負。
日前,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應用無人機航空測繪傾斜攝影建模技術,僅花費2.5小時就完成了10千伏富麗線帶電搭接開關引流線工作,較以往效率提升了50%。
航空測繪傾斜攝影建模技術采用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進行配電線路的全方位、多角度高精度測繪,構建精細的三維模型,能夠高度還原現場環境,精準模擬設備布局與空間關系。以此次施工為例,在工程計劃確定后,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便提前根據測繪數據,制備引流線,作業當日實現“即插即用”,大幅減少了現場測量的時間成本、消除了人為測量誤差,提升電力施工的準確性和整體效率。(徐梓沐)
請輸入驗證碼